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社会流动主要指个人跨越阶层边界的过程,即从一个社会阶层转移到另一个社会阶...

(题文)社会流动主要指个人跨越阶层边界的过程,即从一个社会阶层转移到另一个社会阶层的过程,或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社会地位向另一个社会地位的移动。下列现象中均有利于社会流动的是:

①从世卿世禄到军功授爵

②从察举制到科举制

③从工商食官到重农抑商

④从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社会流动主要指个人所属的社会阶层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工商食官”指手工业者被固着在官营手工业中;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和社会地位,都不利于社会流动,故排除含③的选项;①②④正确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秦朝开创的专制集权制度,既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否定,又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这里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

A.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B. 皇位继承与家天下的政治原则

C. 郡县制与封国制的有机统一

D. 皇帝制度与公卿制度相互制约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 “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B. 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

C. 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D. 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查看答案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1912年2月,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致电袁世凯时说:“查世界历史,选举大总统,满场一致者只有华盛顿一人,公为再現。……”在接到袁世凯赞成共和的电文后,孙中山又说:“民国确立,维持北方各部统一,此实惟公一人是赖。……1912年8月,孙中山又说:“依我所见,现在时局各方面皆要应付,袁公经验丰富,足以当此因境,故吾谓第二期总统非袁公不可。且袁公以练兵著名,假以事权,军事必有可观。”

——摘自《孙中山与袁世凯》

材料二今袁背弃前盟,暴行帝制,解散自治会,而同阁(民间)无安民矣;解散国会,而国家无正论矣;……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摘自《孙中山讨袁宣言(1915年5月)》

(1)材料一中孙中山认为袁世凯有什么贡献?材料二中孙中山对袁世凯的态度发生怎样的变化?

(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中孙中山对袁世凯的评价是否矛盾?由此,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首先决定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将中国而不是朝鲜摆在了对立的一面。美国这一行动直接导致毛泽东完成国家统一的计划功败垂成。本来毛泽东及其他中共领导人从保持政权稳定及良好的国际环境出发,并没有针对美国采取过激的外交方针。但这一次,毛泽东本性中的革命热情再次被激发出来。1950年9月15日,美军成功地在仁川登陆,朝鲜的局势发生了逆转,美国迅速转入进攻逼近三八线。如果听任美军继续北进,中国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安全和领土的完整将面临美国的严重威胁。在苏联没有做好与美国开战的准备之前,斯大林想通过中苏之间的同盟条约的约定,希望中国在东北亚乃至整个亚洲的革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毛泽东认为如果朝鲜在战争中失败,整个亚洲中西方力量的平衡就会打破,美国将会主导亚太地区。

中国出兵朝鲜后,斯大林曾多次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的勇气和决心的“敬佩”。中国领导人也注意到了,在朝鲜战争结束后的几年中,苏联改变了对中国援助的谨慎态度,向中国提供156个大型工业企业的项目。中国在朝鲜战争胜利的经验,为亚洲地区随后发生的几次革命战争提供了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摘编自孟涛《朝鲜战争若干问题再研究——以美国档案文献资料为基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毛泽东出兵朝鲜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兵朝鲜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清末屡屡困扰政府的财政危机是促使朝野人士产生税制改革思想的一大动因。厘金创行于咸丰三年(1853年),其产生是中国财政史上的一件大事。厘金是一种商业税,初时税率为1%,故称厘金。它主要包括百货厘、盐厘、洋药厘、土药厘四类,其中百货厘收入最大、范围最广,一切日用之物无不在被课之列。厘金按征收对象可分为两类,即坐厘(课于坐商,属交易税)与行厘(课于行商,属通过税)。其税率后来不断提高,至光绪年间,普遍增至5%,甚至10%,而实际税率更高。具体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各省自定税率情况,一是所设关卡密度及课于货物的次数。这还是指“法定税率”,此外还有名目繁多的附加,其数额往往超过正税。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赋予了洋货免纳厘金的特权。

——夏国祥《中国近代税制改革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末厘金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厘金制度的特征并分析其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