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清时期“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而“豪杰有智略之人”则多志于商。这种“士商相混”的...

明清时期“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而“豪杰有智略之人”则多志于商。这种“士商相混”的社会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A. 导致市民工商阶层的产生

B. 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C. 滋生突破传统观念的思想

D. 传统四民秩序瓦解

 

C 【解析】材料反映“士商相混”的现象在明清时期相当普遍,这是社会结构变动的一大表现,说明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发生改变,C项正确;早在明清以前市民工商阶层就已经产生,A错误;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逐渐解体,排除B;D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代学者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订为“四书”。朱熹写的《四书集注》在宋以后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明清时代,“四书”的影响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五经”。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五经内容艰涩难懂

B. 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 八股取士推波助澜

D. 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查看答案

《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将陵(德州)运河上南北运输商品极多,最多的是丝、香料。淮安的货运可以通到40多个城市。宝应、高邮、扬州都是商业、手工业为主的城市,很繁华。长江上每年有20万艘船航行,每船载重约50万-150万斤。苏州是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杭州最繁华。这—记述

A. 是对宋代经济真实描述

B. 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表明海外贸易持续发展

D. 反映区域经济繁荣发展

 

查看答案

唐末、五代以来,因事而设,事后即撤,称使职差遣,至宋使职差遣固定为职事官系统,“官”指享受的待遇级别,“职”以待文学之选,差遣则是实际担任的职务。这种制度

A. 促进官僚体制成熟

B. 导致官僚机构重叠

C. 反映权力斗争激烈

D. 形成重文轻武局面

 

查看答案

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下诏举士,规定非治儒术者不取,董仲舒取为上第。自此

A. 儒家逐渐成为传统文化主流

B. 董仲舒进入最高统治层

C. 官僚政治最终取代贵族政治

D. 官僚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查看答案

两汉时期,土地买卖是工商业利润的第一大流向,“以末致财,用本守之”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说明

A. 商品经济逐渐走向繁荣

B. 农业生产有利可图

C. 政府政策影响价值取向

D. 土地兼并非常严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