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将陵(德州)运河上南北运输商品极多,最多的是丝、香料。淮...

《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将陵(德州)运河上南北运输商品极多,最多的是丝、香料。淮安的货运可以通到40多个城市。宝应、高邮、扬州都是商业、手工业为主的城市,很繁华。长江上每年有20万艘船航行,每船载重约50万-150万斤。苏州是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杭州最繁华。这—记述

A. 是对宋代经济真实描述

B. 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表明海外贸易持续发展

D. 反映区域经济繁荣发展

 

D 【解析】由“宝应、高邮、扬州都是商业、手工业为主的城市,很繁华”“长江上每年有20万艘船航行”“苏州是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杭州最繁华”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江淮地区商业繁荣的景象,故D正确;《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马可波罗对元代中国的见闻,A错误;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马可波罗元代来到中国,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对元代商业发展的描述,无法体现“持续发展”,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末、五代以来,因事而设,事后即撤,称使职差遣,至宋使职差遣固定为职事官系统,“官”指享受的待遇级别,“职”以待文学之选,差遣则是实际担任的职务。这种制度

A. 促进官僚体制成熟

B. 导致官僚机构重叠

C. 反映权力斗争激烈

D. 形成重文轻武局面

 

查看答案

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下诏举士,规定非治儒术者不取,董仲舒取为上第。自此

A. 儒家逐渐成为传统文化主流

B. 董仲舒进入最高统治层

C. 官僚政治最终取代贵族政治

D. 官僚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查看答案

两汉时期,土地买卖是工商业利润的第一大流向,“以末致财,用本守之”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说明

A. 商品经济逐渐走向繁荣

B. 农业生产有利可图

C. 政府政策影响价值取向

D. 土地兼并非常严重

 

查看答案

《荀子·礼论篇》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族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这一理论

A. 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B. 为儒家思想开辟新方向

C. 确立荀子的集大成地位

D. 推动百家争鸣思想解放

 

查看答案

下列甲骨文字形反映出商周时期

A. 王权与神权的结合

B. 政治控制力的强化

C. 君臣隶属关系明确

D. 社会秩序混乱动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