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进行《三世纪罗马帝国模拟法庭》的课外活动。其中,场景错误的是( )
A.场景二: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案由:追讨欠款
B.场景一:原告,一奴隶;被告,一罗马帝国公民。案由:要求取得人身自由
C.场景三: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案由:人身伤害
D.场景四:原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案由:商业纠纷
下列关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特定历史条件和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
B.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其代表由所有人选举产生
C. 五百人会议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
D. 外邦人在雅典可获得平等的公民权
2013年4月26日凤凰网历史频道登载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的文章指出:“科举制度自宋以后,越来越寻求地区的分布平衡,每一小县份都会有人进入科举系统,甚至于最后进入中央的管理系统。”科举制的这种发展状况
A.体现了选拔官吏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B.实现了中央官员地域来源的平衡性
C.保持了官僚集团的地区平衡性
D.实现了国家权力对全社会的开放
据《元史·张雄飞传》所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元世祖遂立御史台
A.行使宰相职权,为最高行政机关
B.为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
C.为最高监察机构
D.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中国古代专制王权不断加强,中央官制也不断发生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西汉废除三公九卿制,设中书省以削弱相权
②隋唐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③北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
④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867年在英国的支持下,阿古柏制造分裂新疆敌对活动。1874年日本进攻我国福建省和台湾府。面对这样的复杂形势,当时大臣的主张有三种:大多数主张塞防、海防并重;一种以湖南巡抚王文韶为代表,主重防俄;另一种以李鸿章为代表,以“海防、西征,力难兼顾”为由,公然主张放弃新疆。光绪皇帝的父亲虽承认防俄是“不刊之论”,但又认为“李鸿章之请罢西征为最上之策”。一时间“边疆无用”“出兵必败”等议论甚嚣尘上。但是,陕甘总督左宗棠对新疆危机有深切的感受,对于李鸿章“减西边之饷以济东南”很不以为然。光绪元年(1875)三月初七他上奏密陈,提出自己规复新疆的意见。他首先肯定了乾隆收复新疆的历史贡献。同时他认为新疆是中国整体中的一部分,失手脚而伤全身,因此是否收复新疆,不仅关系到新疆本身的得失,而且关系到“保蒙古”“卫京师”,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他批驳李鸿章“画地自守”“停兵节饷”的主张,认为若不收复新疆,则给俄国人有视可乘。左宗棠对李鸿章等海防论的批驳,抓住了时局要害,符合清政府“立国重开边”的传统和全民族根本利益,得到举国上下的广泛同情。最终,清政府下定收复新疆的决心。
——摘编自罗文华《清政府收复新疆再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左宗棠提出收复新疆论的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左宗棠提出收复新疆论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