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欧洲的商人行会出现于9世纪,市场狭小并...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欧洲的商人行会出现于9世纪,市场狭小并具有地方性,……早期的城市经济需要一个相应的管理机构,行会由此产生。12、13世纪时,意大利和英国的行会已相当发达。……从13世纪后期开始,手工业者的人数和力量不断扩大,逐渐实现了生产和销售的分离,手工业行会逐渐取代商人行会成为行会的主体。商人通过市政当局干预行会,包买商逐渐支配了农村家庭手工业,为手工业工场的产生准备了条件。西欧行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支配着城市的经济生活,有权讨论并决定重大问题。有些城市行会组织发展为城市联盟,以团体名义向国王请求给予垄断贸易的特权。

——摘编自代轩宇《西欧行会组织的发展与演进》

材料二:中国行会有中国的特色,这些组织都是奉政府之命成立。它是在专制统治高度强化,宗法等级极其森严和富商大贾畸形膨胀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商人行会和手工业行会即使非完全同样,几乎也都是在早期出现,它们互相保护和互为保证。商业行会组织占有主导地位,是当时工商不分的表现。……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传统行会日趋没落。

——摘编自唐力行《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

材料三:商会是中国近代以商人为主体的最为普遍的资产阶级社团,……在市政建设、民政管理、公监事业管理、社会治安乃至工商、文教、卫生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言权。1905年,中国第一个由商人自己组织的商会——上海商务总会召开各业商董大会,声援“抵制美货运动”。1907年,上海商务总会提出了筹办华商联合会和中国华商银行的动议。在1909年的第二次国会请愿运动中,华商联合会办事处即承担了动员和组织海内外华商参加这一政治运动的重任。

——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商人与社会》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行会与中国传统行会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商会与传统行会相比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不同之处:A.欧洲行会产生时城市自主性较强,市场狭小;中国行会产生于专制性较强、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的社会。B.欧洲行会主要是民间自发产生;中国行会是奉政府之命成立。C.欧洲的商业行会与手工业行会存在较大矛盾,有着较为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国的商业行会与手工业行会关系相对融洽,共生性较强。D.欧洲行会的自主和自治明显,在城市管理中的地位较高或作用较大;中国行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较差,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有限。 e.欧洲行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或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中国行会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方面的推动作用有限。 (2)变化:在地方和城市中享有较大的自治权(或参与城市管理);以独立社会力量的身份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清政府调整了经济政策;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西方社会文化的影响;清末新政的推行。影响: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近代化进程;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推动了一系列政治运动的发生(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为以后的城市管理、地方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解析】(1)由材料“市场狭小并具有地方性”、“早期的城市经济需要一个相应的管理机构,行会由此产生”、“手工业行会逐渐取代商人行会成为行会的主体”、“西欧行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支配着城市的经济生活”、“有些城市行会组织发展为城市联盟,以团体名义向国王请求给予垄断贸易的特权。”、“为手工业工场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加以归纳概括即可得出欧洲行会的特点。据材料“这些组织都是奉政府之命成立。它是在专制统治高度强化,宗法等级极其森严和富商大贾畸形膨胀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商人行会和手工业行会即使非完全同样,几乎也都是在早期出现,它们互相保护和互为保证。商业行会组织占有主导地位,是当时工商不分的表现”即可得出中国行会的特点。 (2)第一问变化,据材料“在市政建设、民政管理、公监事业管理、社会治安乃至工商、文教、卫生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言权。”、“华商联合会办事处即承担了动员和组织海内外华商参加这一政治运动的重任。”加以归纳即可。第二问原因,结合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外在影响等方面加以回答即可。第三问,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国的近代化和城市发展,以及近代民主革命的影响等方面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48-1970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从23.3%下降到15.3%,相反,日本从05%上升到6.9%,联邦德国更是从1.4%上升到12.3%.这一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对外贸易状况的变化

A. 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 标志着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的确立

C. 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迅速崩溃

D. 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贸易摩擦

 

查看答案

1689-1698年,辉格党人依靠议会多数一再通过法令,对法国货征收高额关税。几年后,托利党人控制了议会多数,尽力改变这一政策,因为乡绅地主希望扩大法国商品进口,以降低国内市场上许多商品的价格。这表明

A. 英国的民主制度出现了倒退

B. 两党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

C. 英国农村消费决定商品价格

D. 阶级关系变化影响经济决策

 

查看答案

《十二铜表法)冲规定,在进行财产交易时,当事人要说出规定的套语,至于这种套语的言辞是否反映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不予过问。只要交易的仪式符合要求,即使当事人的交易协议是在受欺骗情况下达成的,也不影响法律效力。这说明当时在罗马

A. 公民法不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B. 经济领域容易出现法律漏洞

C. 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影响司法公正

D. 公民法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查看答案

1957年9月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顿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指示,规定: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贯彻互利政策,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鼓励社员发展畜牧业等。这些规定

A. 是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否定

B. 是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探索

C. 确定了此后农村改革的方向

D. 使衣村出现多种所有制经济

 

查看答案

七七事变后,日军想在华北范围内,以强大的军事打击,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因此,淞沪战役打响后,日方最初仅想以第3、第11师团组成“上海派遣军”应对,但随着对中国军队决心在上海“大打”意图的逐渐明了,而向上海增派兵力。这一材料

A. 说明了中国政府对抗日有充足的准备

B. 证明了日军扩大侵华战争是迫于无奈

C. 反映了凇护会战打乱了日军作战计划

D. 体现了日本在侵华战略上比较被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