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4年6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宪法草案全文并发表社论,号召全国人民讨论宪...

1954年6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宪法草案全文并发表社论,号召全国人民讨论宪法草案,参加讨论的人数达1.5亿,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下图为1954年第9期《人民画报》封面,展现了北京中央民族学院的少数民族学生正在讨论宪法草案的场景。由此说明

A. 群众参政能力大为提高

B.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广泛建立

C. 人民民主意识显著增强

D.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以确立

 

C 【解析】全国人民讨论宪法草案,参加讨论的人数达1.5亿,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说明人民参与的积极性高,反映了人民民主意识的增强,故选C;AB在材料中没法体现,D应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就确立了,故排除AB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台儿庄战役前,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曾请周恩来、叶剑英商谈作战方针。战役爆发后,李宗仁采取“固守据点,各个击破,要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把敌人歼灭在台儿庄”的作战方针。张云逸所率新四军一部积极配合淮河沿岸的国军部队,阻击日军北犯。这表明当时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 揭开国共军队协同抗战的序幕

C. 正面战场战略战术运用灵活

D. 抗日战争由此进入了相持阶段

 

查看答案

1922年中华国货维持会在其编选的《劝用国货》中记述:“江西夏布好,蒙古羔羊毛。浙绸苏缎亮又牢,瓷器景德窑。薛针锦绣巧,豫鲁府绸超,雨前龙井滋味好。”1928年上海市教育局《爱用国货歌》中记述:“佛山雕刻,江浙丝罗,价廉物美,远胜洋货。”这些记述主要意在

A. 引导国人创办近代工业

B. 强调国货质量优于洋货

C. 倡导使用国货抵制洋货

D. 发展振兴传统手工业

 

查看答案

《新青年》自第2卷刊登通告:“自第二卷第一号起,新辟‘读者论坛’一栏,容纳社外文字,不问其‘主张’‘体裁’是否与本志相合。”同时,《新青年》第1到3卷每一号的封三都刊有《投稿简章》,明确提出“来稿无论或撰或译,皆所欢迎”。此举

A. 宣告新文化运动开始

B. 体现了兼容并收的原则

C. 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D. 大力弘扬了“五四精神”

 

查看答案

以下为晚清政府的一道上谕。与上谕中的“外侮”相关的是

A. 外国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B. “自强求富”改革由此开启

C.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 清廷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1877年6月29日,(李鸿章)复刘仲良中丞曰:“日来由东局(天津机器局)至敝署(直隶总督府天津衙署)电线置妥,仅费数百金,通信立刻往复。即用局内学生司之,神奇可诧,各使均相道贺。执事闻之,将又哑然笑,数十百年后必有奉为开山之祖矣。”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天津机器局是民用工业代表

B. 天津电报业是由中国人自办

C. 当时中国电报技术世界领先

D. 国人通讯方式发生普遍改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