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说(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的访华是中英间第一次通使。英国借为乾隆祝寿之名...

有学者说(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的访华是中英间第一次通使。英国借为乾隆祝寿之名,出使中国,最终目的是借以打动乾隆皇帝,同意两国互派使节,开放天津等港口贸易,把中国纳入西方文明体系。但双方没有经过谈判,清政府便拒绝了英国一切的‘敕书D.这一年,实际上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拐点。”作者的主旨是

A. 中国早在1793年已进入近代史    B. 马嘎尔尼访华酝酿了后来的侵华

C. 中国丧失了主动融入世界的机会    D. 英国对华战略意图并没有实现

 

C 【解析】从材料“这一年,实际上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拐点”可以看出由于清政府盲目自大,丧失了与西方先进文明相互融合的机会,C项正确;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鸦片战争的爆发,A项错误;马嘎尔尼访华回国后看出了清政府的盲目自大,但并非酝酿侵华,B项表述错误;18世纪英国战略意图已经到达亚洲,想与中国展开贸易往来,D项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律疏议》中提道:“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这与孔子“推崇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精神上是完全一致的,上述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 儒家思想随时代发展不断完善

B. 唐代立法深受主流思想的影响

C. 法冶思想植根于悠久的历史传统

D.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考古资料对秦汉时期的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秦汉时期

A. 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B. 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C. 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

D. 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

 

查看答案

著名历史学家白寿蚱指出东周初始,“以天为宗”“以德为本”的观念逐渐衰落,中原大地处于无政府状态。为实现一统天下,诸侯国在构建、变革体系秩序的过程中,必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秩序,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春秋战国时局的变化说明

A. 宗法分封制的瓦解推动了社会变革

B. “以德为本”的思想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C. 法家思想的诞生是时局变化的必然

D. 平民政治取代官僚政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查看答案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刘鹗(l857~1909年),清末小说家,传世之作是他的《老残游记》。光绪二年(1876年),刘鹗正当弱冠之年,便决心放弃“学干禄”(即通过科举考试以求取功名和官职)的人生道路,转而矢志于圣贤。光绪十三年(1887年),黄河先后在河南开封、郑州决口,形成重大黄灾。刘鹗说服吴大澂采用了自己的治河方法,又亲身与民工一道参加劳作,结果治河取得巨大成功吴大澂则保举刘鹗以道员任用,但刘鹗把这头街送给了自己的哥哥刘梦熊……依刘鹗的看法。要得变贫弱而为”民富国强”。就得兴办工业。庚子赈难后.刘鹗继续住在北京,希图实现兴办实业的心愿。他与亲友程恩培等人合组豫丰公司,向英国福公司借款开采河南煤矿与修筑铁路,但仅筑成从道口到清化一段。他又与友人合办宝昌公司借外资开采浙江煤矿,因浙江乡绅和渐江留日学生的反对而失败。借外资开矿筑铁路的失败,使他转而与亲友集资合股兴办民营工商业,但也归于失败。

——摘编自王学钧《刘鹗与老残游记》

(1)根据材料,概括刘鹗的生平事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刘鹗的人生轨迹。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制定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和”海洋政策”的基本国策,“大陆政策”孕育着北进、南进的最初萌芽。但具体的北进、南进策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的基本国策,是日本世界战略的主要内容。所谓北进,即通过中国向苏联远东地区扩张,主要对手是苏联:所谓“南进",即通过中国向南洋地区扩张,主要对手是英美。但无论是北进,还是南进,都必须先占领中国。中国战场发展如何,对日本世界战争的实施产生有着重大影响和制约作用。当然,北进时期包含着南进的准备,在南进时期也有北进的企图。从总体上来说,南进是主要的,北进是次要的。北进从属于南进、并为南进服务……事实雄辩证明,中国抗日战场始终是牵制和延缓日本北进和南进政策实施的主要因素。

——摘编自夏守和《日本的北进南进策略与中国战场的美系》

(1)根据材料,指出日本北进、南进战略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日本的南进、北进战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