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律疏议》中提道:“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这与孔子“推崇的道之以政...

《唐律疏议》中提道:“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这与孔子“推崇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精神上是完全一致的,上述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 儒家思想随时代发展不断完善

B. 唐代立法深受主流思想的影响

C. 法冶思想植根于悠久的历史传统

D.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B 【解析】根据“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说明唐朝立法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的法律,无法体现儒家思想的发展,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法冶思想植根于悠久的历史传统”,排除C;D表述正确,但和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某考古资料对秦汉时期的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秦汉时期

A. 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B. 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C. 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

D. 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

 

查看答案

著名历史学家白寿蚱指出东周初始,“以天为宗”“以德为本”的观念逐渐衰落,中原大地处于无政府状态。为实现一统天下,诸侯国在构建、变革体系秩序的过程中,必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秩序,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春秋战国时局的变化说明

A. 宗法分封制的瓦解推动了社会变革

B. “以德为本”的思想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C. 法家思想的诞生是时局变化的必然

D. 平民政治取代官僚政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查看答案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刘鹗(l857~1909年),清末小说家,传世之作是他的《老残游记》。光绪二年(1876年),刘鹗正当弱冠之年,便决心放弃“学干禄”(即通过科举考试以求取功名和官职)的人生道路,转而矢志于圣贤。光绪十三年(1887年),黄河先后在河南开封、郑州决口,形成重大黄灾。刘鹗说服吴大澂采用了自己的治河方法,又亲身与民工一道参加劳作,结果治河取得巨大成功吴大澂则保举刘鹗以道员任用,但刘鹗把这头街送给了自己的哥哥刘梦熊……依刘鹗的看法。要得变贫弱而为”民富国强”。就得兴办工业。庚子赈难后.刘鹗继续住在北京,希图实现兴办实业的心愿。他与亲友程恩培等人合组豫丰公司,向英国福公司借款开采河南煤矿与修筑铁路,但仅筑成从道口到清化一段。他又与友人合办宝昌公司借外资开采浙江煤矿,因浙江乡绅和渐江留日学生的反对而失败。借外资开矿筑铁路的失败,使他转而与亲友集资合股兴办民营工商业,但也归于失败。

——摘编自王学钧《刘鹗与老残游记》

(1)根据材料,概括刘鹗的生平事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刘鹗的人生轨迹。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制定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和”海洋政策”的基本国策,“大陆政策”孕育着北进、南进的最初萌芽。但具体的北进、南进策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的基本国策,是日本世界战略的主要内容。所谓北进,即通过中国向苏联远东地区扩张,主要对手是苏联:所谓“南进",即通过中国向南洋地区扩张,主要对手是英美。但无论是北进,还是南进,都必须先占领中国。中国战场发展如何,对日本世界战争的实施产生有着重大影响和制约作用。当然,北进时期包含着南进的准备,在南进时期也有北进的企图。从总体上来说,南进是主要的,北进是次要的。北进从属于南进、并为南进服务……事实雄辩证明,中国抗日战场始终是牵制和延缓日本北进和南进政策实施的主要因素。

——摘编自夏守和《日本的北进南进策略与中国战场的美系》

(1)根据材料,指出日本北进、南进战略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日本的南进、北进战略。

 

查看答案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洋政府在法律上最终废除了中国古代官吏任用中的恩荫制与捐纳制及自秦汉以来形成的官与吏之间的等级制,将除议员与军官之外所有官员统称为文官。对文官的任用采取留任旧任官吏与通过新式考试任用相结合的办法。1913年1月,北洋政府公布了《文官任用法草案》,确定官员任用资格主要有两项,第一是考试,第二是经历,“考试者所以决其将来,经历者所以重其既往,二者皆不可偏废”。同时又公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典试委员会编制法草案》,对考试作具体规定,北洋政府文官考试法规开始制定于1913年,其后经过1915年和1919年两次补充和修改,对考试机构、种类,资格、程序、录用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由于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并不具备统一实施近代文官制度的政治条件。因而上述文官制度的实际施行范围主要限于中央政府,有实力的军阀往往自行委任官吏,并且,遗憾的是北洋政府一直没有公布关于文官晋升的法律法规。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和确定代表了中国人事制度和官吏近代化的趋势和发展方向,是中国政治制度和人事制度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其成败得失对我国当代公务员考试制度仍有借鉴意义。

——摘偏自赵海梅《二十世纪初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