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墨子说:“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

墨子说:“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了战国时期

A. 生产方式的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B. 劳动者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 铁器牛耕的推广,有利于农业生产

D.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A 【解析】战国时期,由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早出暮入”、“不敢怠倦”,主要原因是为自己生产,“不强必饥”。说明集体耕作方式转向个体工作方式,说明生产方式的改变,A正确;B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C属于材料中现象的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阅读下列材料:

以前史书尤其是教科书,给陈炯明的历史结论是“军阀”、“勾结英帝国主义”、“背叛孙中山”。一九七九年版《辞海》有他的专门条目,全文是:“陈炯明(一八七五———一九三三)广东军阀。字竞存,广东海丰人。清末秀才出身。一九一一年参加辛亥革命,被推为广东副都督,后任都督。一九一三年国民党讨袁失败时下台。一九一七年,任援闽粤军总司令。一九二○年驱逐桂系军阀莫荣新,任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一九二二年六月,勾结英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背叛孙中山。一九二三年被粤军许崇智击败,率部退守东江。一九二五年所部被广东革命军消灭。一九三三年在香港病死。”

历史上真实的陈炯明是:早年参加同盟会,黄花岗之役为先锋(敢死)队第四队队长,武昌起义后,率师进占惠州,为广东独立(任副都督)作出重大贡献。一九二〇年出任广东省长后,他最先提出联省自治,在全省九十二个县推行自治。全省各县推行民选县长、县议员。广东省议会通过《广东省宪法草案》,声明“人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他还邀请陈独秀到广东主持教育全局,创立公办学校,实行免费教育,私立学校也大为发展。一九二一年,陈炯明创立中国城市史上第一个建制市——广州市,并设了财政、公安、工务、教育、公用和卫生局长,……在经济建设方面,广东全省成立总商会,成立经济调查局,成立股票交易所,等等。陈炯明还特别颁布了禁烟(鸦片)令,让广州数十年的烟、赌大害绝迹……陈炯明出台令人目不暇接的新政,让广东成为全国最开放、民主的省份,得到了全国的承认。…….为半个世纪后广东全方位的改革开放埋下了伏笔。

———2014年11月7日香港《大公报》《重新认识陈炯明》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陈炯明主要活动。

(2)为什么会对陈炯明有这些不同评价?评价历史人物应注意哪些基本原则方法?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朝鲜和韩国分别提出了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方案。朝鲜外相南日提出3点建议:(1)举行国民议会的全朝鲜选举,组成朝鲜统一政府;由民主朝鲜和韩国选派的代表组成全朝鲜委员会,其任务之一是草拟一个全朝鲜选举法,并采取措施保证朝鲜居民的各种自由。(2)一切外国武装力量在6个月内撤出朝鲜;(3)对维护远东和平有最大关心的相应国家保证朝鲜的和平发展,并为朝鲜的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韩国代表提出14点建议,其中包括:(1)按韩国的宪法手续由联合国监督在全朝鲜进行选举,联合国监督人员享有充分的行动与言论的自由;(2)全朝鲜国会代表按全朝鲜人口的直接比例计算(注:当时南方人口是北方的2倍);(3)在选举前一个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出北方,驻在南方的外国军队待统一后才能撤离。                                     ——据刘金质《冷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韩双方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分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内瓦会议未能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原因及留下的隐患。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于是,公元493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一路上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这位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于是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

(2)孝文帝迁都有什么历史影响?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近年来中国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后选择的经济治理药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更要防止有些人用他们的解释来宣扬‘新自由主义’,借机制造负面舆论。”

——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后选择的治理药方》

结合材料与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一个视角分析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的供给学派的不同点。(要求:明确选择的角度,阐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820-1949年中国城市人口及城市化指数估计略表

 

年份

全国人口总数(万)

城市人口数(万)

城市化指数(%)

1820年

37377

2350

6.3

1840年

41281

2668

6.5

1893年

33677

2668

7.9

1920年

44377

4700

10.6

1936年

46136

5263

11.4

1949年

54167

5765

10.6

 

 

-行龙《也论中国近代的城市化》

材料二18世纪从英国发端的工业革命,使西方城市的初始形态——城邦与城堡——开始从政治管理中心和军事防卫堡垒,转向以工厂生产和贸易交换为主体形态的经济中心。在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851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超过了50%,率先进入成熟的城市化阶段。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也相继启动了城市化进程。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产业革命在美、德、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使得重化工业取代纺织等轻工业而成为主导产业……当然,西方国家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进程,也不可避免地衍生出了“城市病”。

——摘编自周跃辉《西方城市化的三个阶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并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城市化进程的不同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