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近年来中国正确认识经济形势...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近年来中国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后选择的经济治理药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更要防止有些人用他们的解释来宣扬‘新自由主义’,借机制造负面舆论。”

——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后选择的治理药方》

结合材料与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一个视角分析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的供给学派的不同点。(要求:明确选择的角度,阐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视角一:两者的宏观经济背景不同 西方供给学派的背景是美国经济于20世纪70、80年代突发的“滞胀”;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背景是中国所面临的是经济发展阶段转换过程中的中长期增长和结构调整遇到的瓶颈制约.视角二:两者的理论底色不同 西方供给学派的这些理论主张集中反映了资本主义从国家垄断主义向国际垄断主义转变的发展趋势,迎合和维护了当时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来源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中国版”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立足于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更加注重研究我国经济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而揭示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运行规律 视角三:两者的路径不同 西方供给学派的改革路径是通过减税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生产的干预,从而实现后危机时代下资本积累的恢复与重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是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与微观规制的双重作用,从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掌握时事动态,加以对比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1)视角一主要对比的是经济背景,西方供给学派的背景是欧美资本主义经济于20世纪70、80年代突发的“滞胀”;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背景是中国所面临的是经济发展阶段转换过程中的中长期增长和结构调整遇到的瓶颈制约。(2)视角二主要对比两者的本质,西方供给学派维护资产阶级利益,而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来源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中国版”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立足于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行探索。(3)视角三主要对比的是两者所用手段,西方供给学派主张通过减税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生产的干预,而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是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820-1949年中国城市人口及城市化指数估计略表

 

年份

全国人口总数(万)

城市人口数(万)

城市化指数(%)

1820年

37377

2350

6.3

1840年

41281

2668

6.5

1893年

33677

2668

7.9

1920年

44377

4700

10.6

1936年

46136

5263

11.4

1949年

54167

5765

10.6

 

 

-行龙《也论中国近代的城市化》

材料二18世纪从英国发端的工业革命,使西方城市的初始形态——城邦与城堡——开始从政治管理中心和军事防卫堡垒,转向以工厂生产和贸易交换为主体形态的经济中心。在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851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超过了50%,率先进入成熟的城市化阶段。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也相继启动了城市化进程。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产业革命在美、德、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使得重化工业取代纺织等轻工业而成为主导产业……当然,西方国家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进程,也不可避免地衍生出了“城市病”。

——摘编自周跃辉《西方城市化的三个阶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并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城市化进程的不同点。

 

查看答案

“就时间轴而言,20世纪可分为三个时期:一、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战争时代(1914年至1945年);二、两大超强相互对峙的时代(1945年至1989年);三、传统的国际强权系统终结之后的时代。”这种历史时期的划分注重了

A. 大国对历史的影响    B. 时间的不断更替

C. 战争对世界的影响    D. 国际关系的变革

 

查看答案

西奥多·罗斯福(1901-1908年任总统)说,“我们正面临着财产对人类福利的新看法……有人错误地认为,一切人权同利润相比都是次要的。现在,这样的人必须给那些维护人类福利的人民让步了。每个人拥有的财产都要服从社会的整体权利,按公共福利的要求来规定使用到什么程度。”在此西奥多·罗斯福主要强调

A. 垄断是国家祸害的根源    B. 人权比利润更重要

C. 削除两极分化,追求社会和谐    D. 把公共福利置于个人财产之上

 

查看答案

(题文)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认为,通过一个从公民中挑选出来的机构,对公众的看法加以提炼和进行补充,以这些人的智慧,使他们能最清楚地了解真正国家利益之所在。因此,公众的声音会比他们自己直接表达更符合公共利益。这段话旨在说明

A. 采用间接民主形式有诸多优势

B. 代议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 专业人士治国可避免多数暴政

D. 国家实行代议制的可能性

 

查看答案

据史料记载:来自萨拉米的外邦人赫拉克利德斯,因其在公元前330—329年雅典粮食危机中的善举,成为雅典人的“恩人”而被授予“特权外邦人”身份;银行家帕西昂和佛尔米昂因对雅典城邦的杰出贡献而被授予雅典公民权。这表明

A. 这段史料不真实,因为外邦人不可能获得雅典公民权

B. 外邦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获得雅典城邦的认同

C. 外邦人可以通过参与雅典人的政治生活而融入雅典城邦

D. 雅典外邦人必须与公民共同履行城邦的某些义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