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巴黎和会召开期间,梁启超出游法国,...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巴黎和会召开期间,梁启超出游法国,他自述出游目的,一是看看这空前绝后的历史剧怎样收场,二是拿私人资格将中国的冤苦向世界舆论申诉。因此,到达巴黎后,他便开始外交游说。为了更好宣传中国,博得共鸣,他还撰写了《世界和平与中国》,并翻译成英、法等多国文字此外梁启超还在各个外交场合发表关于中国问题的演讲。在谈到山东权益问题时,他严正指出:“假如有一国而欲承裳德人在山东侵略主义之遗产者,此和平之公敌,而为世界第二战之媒也”。

但1919年4月底,英、美、法等国公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金部转让给日本。听闻此消息,梁启超极为痛心并于5月2日急电国内的“国民外交协会”:“请警告政府及国民严责各金权,万勿署名,以示决心。”北洋政府仍然秘密向巴黎发出签字训令,好在这一消息被梁启超获得,他第一时间把这样信息告知在巴黎的中国留学生。在6月28日签字那一天,愤怒的留学生和工人将中国代表团的驻地团团包围。

——摘编自黄丹阳《浅论梁启超在巴黎和会前后的政治贡献》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梁启超关注巴黎和会的意图及所做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团拒绝签字的原因。

 

(1)意图:了解巴黎和会是如何处理战后问题;利用个人影响力向世界舆论反映中国的合理诉求。 努力:发文章、游说演讲,争取国际舆论对中国的支持;急电国内,传递巴黎和会有关山东问题的信息;发动巴黎中国留学生向北洋政府代表团施加压力。 (2)原因: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合理合法的权益受到侵犯;五四爱国运动的推动;梁启超所做的努力;留法学生、工人及华侨的爱国举动;顾维钧等代表团成员的努力。 【解析】(1)第一问,据材料“一是看看这空前绝后的历史剧怎样收场,二是拿私人资格将中国的冤苦向世界舆论申诉”加以归纳即可。第二问,据材料“他便开始外交游说。为了更好宣传中国,博得共鸣,他还撰写了《世界和平与中国》,并翻译成英、法等多国文字此外梁启超还在各个外交场合发表关于中国问题的演讲。”、“他第一时间把这样信息告知在巴黎的中国留学生。在6月28日签字那一天,愤怒的留学生和工人将中国代表团的驻地团团包围”加以归纳即可。 (2)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巴黎和会上的合理诉求,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推动加以回答,据材料“北洋政府仍然秘密向巴黎发出签字训令,好在这一消息被梁启超获得,他第一时间把这样信息告知在巴黎的中国留学生。在6月28日签字那一天,愤怒的留学生和工人将中国代表团的驻地团团包围。”可以得出梁启超的努力和留法学生、工人及华侨的爱国举动。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外交家的努力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中国的土地制度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赵兰:《<中国土地法大纲>(注:颁布于1947年)档案揭秘》

值得一提的是执照的底边图案,非常有特色。多么富有诗意的图案啊,回过头来完整的审视这个图案,这不正是一个农户得到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以后从春种到秋收的火热的劳动场景吗?这不正是反映了东北人民翻身得解放,从此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生活的无比喜悦的心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吗?同时也反映出在党的领导下,终于实现了几千年来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也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党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任刚:《东北解放区土改运动的见证——土地执照(注:1947年)》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1为17-19世纪初的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中国

西方

清军入关

《大清律》的颁布

顺治帝颁布禁海令

军机处设立

八股取士

康乾盛世

广州“十三行”设立

乾隆时《医家金鉴》问世

殖民扩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

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美国1787年宪法

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启蒙运动

工业革命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限公,所举中原与边域之人才益均,既受拥护于人民,又不遭君主之干涉,独立发展,蔚为盛典。盖吾国政制中之最可称颂者也”。从唐代以后,科举出身成为各个朝代首要的做官途径,“国家以科名奔走天下士”。“范才于科日之内”。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但若没有科举制的配套,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史书记载,“(元)仁宗皇帝居潜邱,深厌史弊作,其即住乃出独断,设进士科以取士。”美国学者罗兹曼说:“科举制度曾经是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

——摘编自刘尚峰《科举政治与科举学》

材料二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取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还成为当务之急。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大颁布法令,确止了近代文官制度。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透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有人称文官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摘编自张延华《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不同于中国科举制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1981年联合国的一项调查报告,拉丁美洲输往美国的1000項产品中,美国应用了400条关税壁垒手段;日本在431项拉丁美洲的进口货上施行100条非关税壁垒。据此推知

A. 贸易易保护主义能有效应对危机

B. 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的挑战

C. 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被迫中断

D. 贸易保护导致国际局势紧张

 

查看答案

1931年,苏联领导人提出“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大力引进先进设备,取得良好成效。但直到1935年初,煤矿业的风镐和截煤机利用率分别为49%和74%。据此推知

A. 口号不符合当时社会需要

B. 经济危机影响苏联的建设

C. 技术人才的培养不足

D. 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制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