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限公,所举中原与边域之人才益均,既受拥护于人民,又不遭君主之干涉,独立发展,蔚为盛典。盖吾国政制中之最可称颂者也”。从唐代以后,科举出身成为各个朝代首要的做官途径,“国家以科名奔走天下士”。“范才于科日之内”。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但若没有科举制的配套,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史书记载,“(元)仁宗皇帝居潜邱,深厌史弊作,其即住乃出独断,设进士科以取士。”美国学者罗兹曼说:“科举制度曾经是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

——摘编自刘尚峰《科举政治与科举学》

材料二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取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还成为当务之急。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大颁布法令,确止了近代文官制度。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透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有人称文官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摘编自张延华《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不同于中国科举制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1)通过考试选拔文化素质较高的官员,提高行政效率;打破选官的世袭特权,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统治基础,维护社会稳定;普及儒家价值观(思想),形成文化认同感,有利于稳固统治;兼顾边疆人才选拔,促进边疆开发和民族团结;科举为监察制度提供人才保障,有助于廉政建设。 (2)特点:通过立法确立;建立独立于党派的考试机关;文官政治中立。 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法治社会;英国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影响;工业革命需要政府加强对社会经济的管理;建立廉洁高效行政管理体系的需要;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 【解析】(1)据材料“所举中原与边域之人才益均,既受拥护于人民,又不遭君主之干涉,独立发展,蔚为盛典。”、“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但若没有科举制的配套,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科举制度曾经是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并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的意义加以回答即可。 (2)第一问,据材料“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大颁布法令,确止了近代文官制度。”、“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透的影响”加以归纳概括。第二问,依据题干的时间信息,从当时英国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加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81年联合国的一项调查报告,拉丁美洲输往美国的1000項产品中,美国应用了400条关税壁垒手段;日本在431项拉丁美洲的进口货上施行100条非关税壁垒。据此推知

A. 贸易易保护主义能有效应对危机

B. 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的挑战

C. 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被迫中断

D. 贸易保护导致国际局势紧张

 

查看答案

1931年,苏联领导人提出“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大力引进先进设备,取得良好成效。但直到1935年初,煤矿业的风镐和截煤机利用率分别为49%和74%。据此推知

A. 口号不符合当时社会需要

B. 经济危机影响苏联的建设

C. 技术人才的培养不足

D. 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制约

 

查看答案

1881年德国首相俾斯麦提出工伤事故保险法案,由于意见存在严重分歧未获国会通过。1882年经过修订后的法案提交国会,再次遭到反对。俾斯麦为法案通过曾付出极大努力,德国皇帝甚至为此发表圣谕,但法案还是遭到到国会否决未能通过。这一事件体现了

A. 立宪政体能阻止国王专权

B. 国会处于国家权力中心

C. 首相和皇帝的权力遭到削弱

D. 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

 

查看答案

公元前5世纪中期,执政官、平民与贵族代表组成的家最高立法权成“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确定了“人民的福利必定是最高的”。可见罗马法律的制定

A. 推动共和政体的确立

B. 本质上维护平民的利益

C. 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D. 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查看答案

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乔木发表文章,提出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有计划按比例的规划和价值规律;经济学家孙冶方也发表《千规律万规律、价值规律第一条》的文章。这此文章

A. 纠正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偏差

B. 体现了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反思

C. 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 直接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