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1为17-19世纪初的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中国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1为17-19世纪初的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中国

西方

清军入关

《大清律》的颁布

顺治帝颁布禁海令

军机处设立

八股取士

康乾盛世

广州“十三行”设立

乾隆时《医家金鉴》问世

殖民扩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

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美国1787年宪法

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启蒙运动

工业革命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示例1: 论题:中国与西方历史发展走向不同。 论述:17-19世纪初,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思想文化实行专制;科技发展趋于停滞。这些因素导致中国社会发展迟滞。同时期的西方,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工业革命的进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对外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扩大;近代科技迅速发展。这些因素推动西方国家走在世界前列。 结论: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滞后,使中国社会仍处于农耕文明阶段;西方开始向工业文明过渡,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示例2: 论题:政治制度影响社会发展进程。 论述:17—19世纪初,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障碍,推动西方向工业社会转型。同时期的中国,固守传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设立军机处,强化君主专制;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厉行文化专制。这阻碍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使科技发展趋于停滞,未能实现中国社会转型。 结论:西方通过政治制度创新,推动社会发展,实现社会转型;而中国固守旧制,阻碍社会发展,未能实现社会转型,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示例3:经济政策对中国与西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 示例4:社会环境对中国与西方科技发展的影响。 示例5:从制度和思想看中国与西方历史发展走向。 评分说明: 论题(只写论题,没有论述,不给分;没有紧扣材料和所学知识的论题,不给分); 论述(必须史论结合;没有论题,有论述,不给分); 结论(围绕论题、论述进行提升,才可得;照抄论题,只给 【解析】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由表格可知,17-19世纪初,中国处于社会发展迟滞状态。而同时代的西方开始向工业文明过渡,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因此,可以确定论点为中国与西方历史发展走向不同。也可以从政治制度、经济政策等方面作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思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限公,所举中原与边域之人才益均,既受拥护于人民,又不遭君主之干涉,独立发展,蔚为盛典。盖吾国政制中之最可称颂者也”。从唐代以后,科举出身成为各个朝代首要的做官途径,“国家以科名奔走天下士”。“范才于科日之内”。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但若没有科举制的配套,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史书记载,“(元)仁宗皇帝居潜邱,深厌史弊作,其即住乃出独断,设进士科以取士。”美国学者罗兹曼说:“科举制度曾经是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

——摘编自刘尚峰《科举政治与科举学》

材料二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取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还成为当务之急。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大颁布法令,确止了近代文官制度。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透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有人称文官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摘编自张延华《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不同于中国科举制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1981年联合国的一项调查报告,拉丁美洲输往美国的1000項产品中,美国应用了400条关税壁垒手段;日本在431项拉丁美洲的进口货上施行100条非关税壁垒。据此推知

A. 贸易易保护主义能有效应对危机

B. 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的挑战

C. 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被迫中断

D. 贸易保护导致国际局势紧张

 

查看答案

1931年,苏联领导人提出“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大力引进先进设备,取得良好成效。但直到1935年初,煤矿业的风镐和截煤机利用率分别为49%和74%。据此推知

A. 口号不符合当时社会需要

B. 经济危机影响苏联的建设

C. 技术人才的培养不足

D. 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制约

 

查看答案

1881年德国首相俾斯麦提出工伤事故保险法案,由于意见存在严重分歧未获国会通过。1882年经过修订后的法案提交国会,再次遭到反对。俾斯麦为法案通过曾付出极大努力,德国皇帝甚至为此发表圣谕,但法案还是遭到到国会否决未能通过。这一事件体现了

A. 立宪政体能阻止国王专权

B. 国会处于国家权力中心

C. 首相和皇帝的权力遭到削弱

D. 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

 

查看答案

公元前5世纪中期,执政官、平民与贵族代表组成的家最高立法权成“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确定了“人民的福利必定是最高的”。可见罗马法律的制定

A. 推动共和政体的确立

B. 本质上维护平民的利益

C. 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D. 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