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世界各地联系的日益密切,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对...

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世界各地联系的日益密切,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对东方落后地区的影响日益明显。

材料一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的地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西方文明在其他地方显得极有创造力且生机勃勃,但在与中国的直接对抗中,却表现出破坏性大于建设性。……19世纪下半叶……近代工业企业发展起来,而外国人则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在条约口岸开办制造业、航运业、银行业和贸易商号。这些不同类型的活动并行不悖的状态,造就了一种混合经济,含有一种半殖民主义的气息。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为保护中国文明而采取的重大行动是什么?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思想主张?

(2)材料二的观点是什么?对此观点你的看法是什么?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你的看法。

 

(1)行动:引进西方技术,开展洋务运动。 主张:中体西用。 (2)观点: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破坏性大于建设性。 看法:正确。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破坏性大于建设性。 论据:列强的侵略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社会,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侵犯中国主权,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同时客观上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错误。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建设性大于破坏性。 论据:列强的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洋务运动开展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开启了中国工业化进程;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开启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西方的启蒙思想和生活方式在中国得到传播。同时列强的侵略也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列强的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洋务运动开展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开启了中国工业化进程;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开启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西方的启蒙思想和生活方式在中国得到传播。同时列强的侵略也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错误。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既有建设性,又有破坏性。两方面均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论据:参见上述两种观点的论证要点.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能力和联系所学论证说明某一观点的能力。 (1)根据材料中的“他们的对策是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可知,“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为保护中国文明而采取的重大行动是引进西方技术,开展洋务运动。从材料中的“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的地位。”来看,他们的思想主张是中体西用。 (2)从材料中的“但在与中国的直接对抗中,却表现出破坏性大于建设性”来看,材料二的观点是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破坏性大于建设性。对这一观点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如果是赞成,可以联系所学,从西方文明对中国的消极影响来分析说明。如果持反对观点,可以联系所学,从西方文明对中国的积极影响来分析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柏拉图在《理想国》写到:“正义,在普遍以上而言,意味着一个事物的所有的部分都实现了他们各自特殊的功能。对于人而言,正义的人是其灵魂的每一部分都做好自己的工作。进而,一个域邦的正义在于每一部分都做且只做自己的工作。”根据材料,柏拉图可能反对

A. 统治者应该为被统治者的利益而统治

B. 正义的域邦应当由哲学家统治

C. 统治者的合法性最终还是要追溯到对于知识的把握

D. 轮番而治使公民都能获得政治权力

 

查看答案

吕思勉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倘使这时候,能悟到银两与银币不是一物;把银也鼓铸成一种货币,且单认银为货币,而把铜钱认为银币的辅助品;中国早就可进为银本位之国……惜乎清朝顺、康、雍、乾四朝,对于币制都很有热心整顿,始终没想得穿这一步,以致不但本位不立,而且银两需用既广,而实际上专用秤量量法,不觉得不便殊甚……”。与材料主旨相符的是

A. 中国在清朝康乾时期已实行银本位

B. 中国的货币理念在当时是最先进的

C. 中国在当时已将银币作为主要通行货币

D. 中国近代金融理念的缺失阻碍中国转型

 

查看答案

著名历史学家徐中约说:“林则徐在他有机会对抗敌人之前就被撤职一事,导致许多人认为战争的失败只是一桩历史的偶然事件,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在此期间只有少数特别警觉的人认识到需要了解西方。”于是这些“少数特别警觉的人”

A. 撰写了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著作

B. 主张与外国进行商战,发展工商业

C. 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D. 提倡变革政治制度,兴民权、设议院

 

查看答案

下表是1955年中国政府制定的《参加亚非会议的方案》中对亚非会议参会国的划分。这一划分

和平中立国家

印度、缅甸、印尼、阿富汗

接近和平中立国家

埃及、苏丹、尼泊尔、叙利亚、黎巴嫩、也门、沙特、柬埔寨、老挝、锡兰

接近反对和平中立国家

日本、泰国、菲律宾、土耳其

 

 

A. 为后来三个世界划分提供了依据

B. 对参会国进行了客观公正的分类

C. 受到当时国际格局和冷战的影响

D. 表明了中国外交政策的日益成熟

 

查看答案

1912年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临时约法》

A. 强烈的排满色彩

B. 缺乏明确反帝要求

C. 明显的限袁倾向

D. 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