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通典·职官》记载:“大唐侍中、中书令是真宰相。其余以他官参掌者,无定员,但加同...

《通典·职官》记载:“大唐侍中、中书令是真宰相。其余以他官参掌者,无定员,但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及平章事、知政事、参知机务、参与政事及平章军国重事之名者,并为宰相。”下列各项中对这段史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唐代三省制一度被废

②唐代实行集体宰相制

③唐代宰相有名无实

④宋代宰辅制度部分沿袭唐制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大唐侍中、中书令是真宰相”“并为宰相”等信息可知,唐代实行集体宰相制;联系宋朝的最高行政机关中书门下和增设的参知政事等职位来看,宋代宰辅制度部分沿袭唐制。②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项。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材料没有反映一度被废;材料没有涉及宰相权力的大小,不能说明宰相有名无实。①③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①或③的A、B、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律疏议》规定:(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受财而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无禄者,各减一等。这说明当时

A.严厉处罚官吏职务犯罪

B.注重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C.官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汉高祖刘邦在位时,先后消灭了臧茶、韩信、韩王信、彭越、英布、张敖、卢绾等异姓诸侯王,同时又赐封九位同姓诸侯王,管理燕、代、赵、齐、梁、楚、淮南、淮阳和吴国,以后又陆续增加了中山国等。汉高祖的做法意在

A. 确保政权长治久安

B. 用同姓抑制异姓王

C. 吸取秦朝灭亡教训

D. 争取同姓亲族支持

 

查看答案

从春秋时期的“尊王攘夷”,到战国以后,原来被视为戎蛮的秦、楚两国,与韩、赵、魏、燕、齐并列七雄。这一变化说明

A. 华夷观念改变

B. 周朝历史结束

C. 民族融合加快

D. 诸侯争霸激烈

 

查看答案

自春秋以来,各国君主开始在名号上做文章。楚国率先自称为,跟原来的宗主周王齐列。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先后都变成了。战国中后期,秦国与齐国有了并称东、西帝的提议。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  )

A.楚国最先成为霸主                  B.周后期,王权衰弱

C.各国严格遵守分封制度              D.秦国与齐国要统一天下

 

查看答案

“自秦、汉以来,仕者不世,然其贤人君子犹能识其先人,或至百世而不绝,无庙无宗而祖宗不忘,宗族不散,其势宜亡而独存,则由有谱之力也。”这一现象说明

A.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基础

B. 宗法观念是维系家族亲情的纽带

C. 宗庙是维系亲情延续的关键

D. 宗法制构筑了家族内部等级观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