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孕育并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这有利于中国经济逐渐走向近代化。...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孕育并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这有利于中国经济逐渐走向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唐·王维《丁寓田家有赠》

材料二(苏州)生齿(指人口)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织布机上的主要部件)而户纂(赤色的丝带)组(宽丝带),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材料三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机户与机工之间的关系及这种关系在当时发展缓慢的主要政策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1)特点:男耕女织。 (2)关系:雇佣与被雇佣。原因:重农抑商。 (3)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原因: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受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4)趋势:由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或近代化、工业化)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出现,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从材料中的“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可以看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男耕女织。 (2)联系所学可知,机户与机工之间的关系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这种关系在当时发展缓慢的主要政策原因是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3)联系所学可知贻来牟机器磨坊属于民族工业,表明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联系所学可知,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有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受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4)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是由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其直接结果是

A.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设立经济特区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开展国企改革

 

查看答案

1979年4月,广东省领导向中央汇报:“我们省委讨论过……向中央给权,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先走一步”是指实行

A. 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

C. 包产到户

D. 对外开放

 

查看答案

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这表明我国

A. 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    B. 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C.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图,其中1984年差距开始拉大的主要原因在于(  )

年份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8年

314元

456元

1982年

347元

641元

1984年

408元

910元

1988年

733元

1312元

1992年

892元

2217元

1996年

1843元

4897元

2000年

2431元

6072元

 

单位:元/人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B. 国务院决定开放沿海开放城市

C. 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开始推行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查看答案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实现这一“重大突破”的会议是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