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图,其中1984年差距开始拉大的主要原因在于( ) 年份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

阅读下图,其中1984年差距开始拉大的主要原因在于(  )

年份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8年

314元

456元

1982年

347元

641元

1984年

408元

910元

1988年

733元

1312元

1992年

892元

2217元

1996年

1843元

4897元

2000年

2431元

6072元

 

单位:元/人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B. 国务院决定开放沿海开放城市

C. 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开始推行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A 【解析】本题考查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旨在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依据材料关键的时间“1984年”可知,在农村改革成功后,1984年以后城市改革全面开启,故城乡居民收入开始拉大,故A项正确;B不是最主要的原因;C“开始推行”说法错误;1992年才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不符合题意。故BCD三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实现这一“重大突破”的会议是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查看答案

2016年4月,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其中“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指

A. 经济特区的建立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土地改革运动

 

查看答案

一五期间,中国投资在工业上的资金达 250.2 亿元,占国家基本投资总额的 42.6%,对农业的投资41.8 亿元,占国家基本投资总额的 7.1%(杨素群 2002),对重工业基建投资的比重,由 1952 年的 34.3%增加到 1955 年的 47.3%;对农业基建的投资则由 1952 年的 14.8%减少到 1955年的 6.7%。这表明当时国家意在(  )

A. 加大农业投资比例规模    B. 重点并优先发展重工业

C. 调整农业工业投资比例    D. 纠正国民经济畸形结构

 

查看答案

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A. 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    B.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 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

 

查看答案

“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这是1958年流行的一首诗歌,这首诗反映出

A. 当时人们对人民公社的衷心拥护和赞美

B.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直线发展历程

C. 小农经济是阻碍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落后生产方式

D. 生产关系的变革逐渐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脱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