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美国《时代》周刊有“封面人物特写”栏目,周恩来总理曾经六次登上该封面,下面是其中...

美国《时代》周刊有“封面人物特写”栏目,周恩来总理曾经六次登上该封面,下面是其中的四次。图1:上面的小字是“共产主义者周恩来”,下面的小字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中华民国)的敌人。图2:上面的小字是“红色中国的周恩来”,周总理背后是一条令人恐怖的目露凶光的青龙。图3:1971年,左上角的文字是“中国人来了”。图4:1972年,封面文字是“尼克松的中国之旅”,右上角为周恩来总理。

对以上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①图1的时代背景是朝鲜战争

②图2的时代背景是万隆会议

③图3的时代背景是中国重返联合国

④图4的时代背景是中美建交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③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1955 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 的方针,图片背后的“目露凶光的青龙”与会议不符,②可排除;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缓和,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 年,④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希腊内战为超级大国的冲突提供了另一个舞台。美国总统……警觉到……苏联有可能会扩张到东地中海地区”,于是推出了

A. 杜鲁门主义

B. 马歇尔计划

C. 《北大西洋公约》

D. “铁幕”演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7年12月7日,拉扎尔·蓬蒂塞利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城镇贝托拉,9岁时因家贫前往法国谋生,曾在巴黎扫过烟囱,当过报童。后来蓬蒂塞利隐瞒年龄加入法国外籍军团,全程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蓬蒂塞利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参军是他“用来感谢这个养育我的国家的方式”。1939年,蓬蒂塞利加入法国国籍,并在巴黎郊区定居下来。

材料二2008年3月12日,拉扎尔·蓬蒂塞利在巴黎郊区家中去世,享年110岁。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奇说:“今天,我代表这个国家表示深切的哀悼。”

材料三作为法国最后一名“一战”老兵,前总统雅克·希拉克曾提出在他死后为他举行国葬,蓬蒂塞利婉言拒绝了,认为这对其他没有享受到死后礼遇的老兵不公。但在另一法国“一战”老兵路易斯·卡泽纳夫去世后,蓬蒂塞利终于同意日后可以“以纪念死去战友们的名义”为自己举行国葬。3月17日,法国政府在拿破仑墓所在地巴黎荣誉军人院为蓬蒂塞利举行葬礼。

请回答:

(1)蓬蒂塞利全程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你认为这是他的光荣还是他的悲哀?为什么?

(2)蓬蒂塞利说他参军是他“用来感谢这个养育我的国家的方式”。除了这个因素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促使他参加了“一战”。

(3)有人认为蓬蒂塞利全程参与了“一战”而能保住一条命,而且能活到110岁,实在是够幸运的。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4)关于应不应该给蓬蒂塞利举行国葬,也有两种尖锐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应该,一种认为不应该。你的观点如何?说明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甲午战争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

——梁启超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材料二的主要思想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日维新中体现上述思想主张的措施及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亦即抵押地产的标识。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甚至就在家乡,也面临着主人的怪脾气发抖,我都使他们解放。

——梭伦

材料二梭伦改革对雅典公民的财产等级划分和政治权利分配

材料三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它们如果不侵犯另一种所有制,便不能保护这一种所有制。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梭伦改革的措施,并指出它保护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2)材料二中的改革措施是什么?有何特点与作用?

(3)据材料三,恩格斯认为梭伦改革的实质是什么?贵族出身的梭伦为什么会在改革中触犯贵族的利益?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司马光)言青苗之弊曰:“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况县官督责之威乎!”惠卿曰:“青苗法,愿则与之,不愿固不强。”光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亦不强也。”……帝曰:“陕西行之已久,民不以为病。”光曰:“臣陕西人也,见其病,未见其利。”

材料二青苗钱虽日不得过二加息,而一岁凡两放两收,则其息已加四;有司又约中熟为介,令民偿必以钱,则所定之价,又必逾于市价,而民之偿息,且十加五六,则并非安石之初法矣,此所以病民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司马光认为“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他指出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赵翼的观点是什么?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赵翼的结论与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否矛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