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甲午战争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甲午战争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

——梁启超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材料二的主要思想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日维新中体现上述思想主张的措施及意义。

 

(1)主张全民教育;重视女学。 (2)措施: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兴办女学堂;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取士。 意义:培养了具有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民族意识的觉醒;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 【解析】(1)思想主张:材料信息“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体现全民教育和重视女学的思想。(2)措施:与百日维新教育上的举措相联系;意义:结合百日维新教育改革的影响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亦即抵押地产的标识。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甚至就在家乡,也面临着主人的怪脾气发抖,我都使他们解放。

——梭伦

材料二梭伦改革对雅典公民的财产等级划分和政治权利分配

材料三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它们如果不侵犯另一种所有制,便不能保护这一种所有制。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梭伦改革的措施,并指出它保护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2)材料二中的改革措施是什么?有何特点与作用?

(3)据材料三,恩格斯认为梭伦改革的实质是什么?贵族出身的梭伦为什么会在改革中触犯贵族的利益?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司马光)言青苗之弊曰:“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况县官督责之威乎!”惠卿曰:“青苗法,愿则与之,不愿固不强。”光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亦不强也。”……帝曰:“陕西行之已久,民不以为病。”光曰:“臣陕西人也,见其病,未见其利。”

材料二青苗钱虽日不得过二加息,而一岁凡两放两收,则其息已加四;有司又约中熟为介,令民偿必以钱,则所定之价,又必逾于市价,而民之偿息,且十加五六,则并非安石之初法矣,此所以病民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司马光认为“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他指出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赵翼的观点是什么?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赵翼的结论与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否矛盾?

 

查看答案

两伊战争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向海湾地区增派部队主要是为了。

A. 维护海湾地区的和平与安定

B. 保护在两伊的外国人

C. 维护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

D. 趁机控制海湾地区

 

查看答案

下列对日本锁国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殖民势力的渗透

B. 完全隔断了日本与世界的联系

C. 造成了日本的落后

D. 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查看答案

伊拉克和伊朗两国的矛盾主要集中在(   )

A. 领土问题    B. 宗教问题

C. 民族问题    D. 意识形态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