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7年12月7日,拉扎尔·蓬蒂塞利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城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7年12月7日,拉扎尔·蓬蒂塞利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城镇贝托拉,9岁时因家贫前往法国谋生,曾在巴黎扫过烟囱,当过报童。后来蓬蒂塞利隐瞒年龄加入法国外籍军团,全程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蓬蒂塞利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参军是他“用来感谢这个养育我的国家的方式”。1939年,蓬蒂塞利加入法国国籍,并在巴黎郊区定居下来。

材料二2008年3月12日,拉扎尔·蓬蒂塞利在巴黎郊区家中去世,享年110岁。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奇说:“今天,我代表这个国家表示深切的哀悼。”

材料三作为法国最后一名“一战”老兵,前总统雅克·希拉克曾提出在他死后为他举行国葬,蓬蒂塞利婉言拒绝了,认为这对其他没有享受到死后礼遇的老兵不公。但在另一法国“一战”老兵路易斯·卡泽纳夫去世后,蓬蒂塞利终于同意日后可以“以纪念死去战友们的名义”为自己举行国葬。3月17日,法国政府在拿破仑墓所在地巴黎荣誉军人院为蓬蒂塞利举行葬礼。

请回答:

(1)蓬蒂塞利全程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你认为这是他的光荣还是他的悲哀?为什么?

(2)蓬蒂塞利说他参军是他“用来感谢这个养育我的国家的方式”。除了这个因素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促使他参加了“一战”。

(3)有人认为蓬蒂塞利全程参与了“一战”而能保住一条命,而且能活到110岁,实在是够幸运的。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4)关于应不应该给蓬蒂塞利举行国葬,也有两种尖锐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应该,一种认为不应该。你的观点如何?说明你的理由。

 

(1)悲哀。当时的法国政府驱使千千万万的蓬蒂塞利们为所谓的民族利益而战,而蓬蒂塞利们不清楚战争的非正义性,没有认识到这场战争是一场掠夺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误以为是拯救民族或保卫祖国的战争。 (2)盲目的爱国热情,极端民族主义的煽动。 (3)同意。理由:共有33个国家的15亿人口卷入了“一战”,各国参战的士兵达到7350万,战争造成约1000万人阵亡,约2000万人伤残,蓬蒂塞利能全身而退,安享晚年,幸运之至。 (4)应该。理由:蓬蒂塞利参加了“一战”,保卫了祖国,是法国的英雄,举行国葬理所应当。不应该。理由:蓬蒂塞利当时参加的是争夺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双方都是非正义的;保卫祖国不过是当时资产阶级政府用来欺骗蛊惑民众的说辞而已;蓬蒂塞利充其量就是资产阶级政府的炮灰,根本不能算是英雄,所以不应该举行国葬。 【解析】第(1)题,实际上要求学生从“一战”的性质方面去思考问题,蓬蒂塞利被政府蛊惑而参战,是光荣还是悲哀,不难判断。第(2)题,实际上要求学生回答政府对民众的欺骗及民众的被愚弄,可从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等角度组织答案。第(3)题,实际上要求学生回答“一战”给人类造成的灾难,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4)题,属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见解,不管同意哪一种,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赞同应从保卫祖国的角度分析,不赞同应从一战的性质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甲午战争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

——梁启超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材料二的主要思想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日维新中体现上述思想主张的措施及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亦即抵押地产的标识。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甚至就在家乡,也面临着主人的怪脾气发抖,我都使他们解放。

——梭伦

材料二梭伦改革对雅典公民的财产等级划分和政治权利分配

材料三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它们如果不侵犯另一种所有制,便不能保护这一种所有制。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梭伦改革的措施,并指出它保护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2)材料二中的改革措施是什么?有何特点与作用?

(3)据材料三,恩格斯认为梭伦改革的实质是什么?贵族出身的梭伦为什么会在改革中触犯贵族的利益?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司马光)言青苗之弊曰:“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况县官督责之威乎!”惠卿曰:“青苗法,愿则与之,不愿固不强。”光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亦不强也。”……帝曰:“陕西行之已久,民不以为病。”光曰:“臣陕西人也,见其病,未见其利。”

材料二青苗钱虽日不得过二加息,而一岁凡两放两收,则其息已加四;有司又约中熟为介,令民偿必以钱,则所定之价,又必逾于市价,而民之偿息,且十加五六,则并非安石之初法矣,此所以病民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司马光认为“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他指出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赵翼的观点是什么?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赵翼的结论与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否矛盾?

 

查看答案

两伊战争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向海湾地区增派部队主要是为了。

A. 维护海湾地区的和平与安定

B. 保护在两伊的外国人

C. 维护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

D. 趁机控制海湾地区

 

查看答案

下列对日本锁国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殖民势力的渗透

B. 完全隔断了日本与世界的联系

C. 造成了日本的落后

D. 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