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早期的英国经济民族主义者认为,国内...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早期的英国经济民族主义者认为,国内贸易虽然重要,但对外贸易是检验一个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为便于远洋贸易而进行殖民扩张,是英国摆脱对西欧其他国家依赖并最终变成强国的关键。他们强调:“在我们出口的货物里边,不应只注意到自己富余的东西,还必须考虑到我们邻友们的必需品;即使是他们不需要的以及尚未在别的地方加工制成的东西,我们也应(除了出售原料之外)尽量加工制造以从中牟利。”他们强烈要求政府限制乃至禁止羊毛出口,在他们的努力下,英国于1617年最终禁止羊毛出口。

——摘编自傅琼《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刍探》

材料二:晚清以来民族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勃兴以经济层面表现较为明显。“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表达,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须减内地出口货税,以畅其源;加外来出口税,以遏其流”,使“中国之富可期”。重商主义者提倡政府设“商部”,定“商律”,轻“厘税”,给“凭单”(专利证书),以期获得政府对实业的支持。利权观念是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随着晚清利权观念的侧重点由保富争利转向维护国家主权,人们所倡导的“收回利权”的主要方式也逐步由19世纪后半期的发展工商业、与外人商战向20世纪初之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

——摘编自袁为鹏《从利权观念的变迁看晚清经济民族主义》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与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主张的相同之处,并说明其不同之处及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

 

(1)相同:主张依靠政府的力量;认为发展经济是强国的重要手段;主张在对外贸易中谋利;主张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主张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 不同:英国强调殖民扩张,带有侵略性质;中国强调收回利权,带有救亡图存性质。 原因:英国处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希望通过殖民掠夺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 (2)影响: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变革;推动了反帝爱国斗争;促进了近代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改变了传统的“抑商”观念;促进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英经济民族主义。从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与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主张的异同及其原因,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 (1)从材料“国内贸易虽然重要,但对外贸易是检验一个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为便于远洋贸易而进行殖民扩张,是英国摆脱对西欧其他国家依赖并最终变成强国的关键”“英国于1617年最终禁止羊毛出口”““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表达,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中可以概括出两者的相同之处。从材料“进行殖民扩张”“利权观念是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随着晚清利权观念的侧重点由保富争利转向维护国家主权”中可以分析出两者的不同之处。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两者的社会性质等方面来分析出第三小问的答案。 (2)从材料““收回利权”的主要方式也逐步由19世纪后半期的发展工商业、与外人商战向20世纪初之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体制改革、反帝斗争、经济发展、民族意识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5年万隆会议与会国在《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中,明确反对“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以避免“利用集体自卫的名义组织侵略性的军事集团并以此作为大国控制小国的工具”。与会国的这一立场推动了

A. 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B. 美苏之间矛盾的加剧

C. 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

D.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查看答案

1921年4月,列宁说:如果农民经济能够继续发展,那么还应该为进一步的转变提供可靠的保证,而进一步转变就必须使效益最差的、最落后的、细小的、单干的农民经济逐渐联合起来,组成公有的大规模的农民经济。由此可知,当时

A. 余粮收集制得到推广

B. 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C.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D. 列宁已有建立农业合作社的设想

 

查看答案

学者们普遍认为,在罗马法历史上有两件大事:一是在公元前304年,弗拉维乌斯将有关诉讼的材料公布于众,使罗马人第一次了解到法律诉讼的文字程式;二是公元前254年,第一位平民祭司长提贝鲁斯·克伦卡尼乌斯第一次公开地讲授罗马法,向公众提供咨询意见。据此可知在这两件大事发生前

A. 平民无法得到法律保护

B. 法律知识垄断在少数人手中

C. 罗马法处于习惯法阶段

D. 法律对个人生活的影响较小

 

查看答案

1953年3月,中日双方达成日侨回国协议。1955年3月,中国派出贸易代表团访日,中日双方签署民间贸易协定,两国的贸易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这反映了

A. 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B. 中日两国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

C. 中苏同盟关系的破裂

D. 中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实践

 

查看答案

下表为中国共产党在1933—1934年间发表的声明和公告。这些声明和公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时间

中国共产党发表的声明或公告

1933.1

《中共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华北的决议》

1933.5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为反对国民党出卖平津华北宣言》

1933.8

《中共中央为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与国民党的五次“围剿”告全国民众书》

1933.11

《中共中央为“中日直接交涉”宣言》

1934.1

《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致东北人民革命军及抗日义勇军电》

1934.4

《中共中央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新进攻告民众书》

1934.6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为国民党出卖华北宣言》

 

 

A. 坚决反对日本侵略的立场

B. 联合国内各阶级力量的努力

C. 进行战略转移的军事准备

D. 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部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