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士字原初指执干(盾)、戈、佩弓矢的武士,其后渐渐变成专指读书、议论的文人。……...

“士字原初指执干(盾)、戈、佩弓矢的武士,其后渐渐变成专指读书、议论的文人。……”与“士”字原初含义一致的是

A. 进士

B. “士、农、工、商”

C. 士大夫

D. “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D 【解析】进士主要指科举考试中求得功名的读书人,不是“士”的其原始含义,故排除A;“士、农、工、商”中的“士”主要指以士大夫为主体的读书人,与材料不相吻合,排除B;“士大夫”主要指社会上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与题意不符,排除C;“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分封体制下,“士”是最后的贵族,享有舞刀佩剑的特权,与材料相吻合,故选择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学家李学勒在解释某一制度时说:“它是中国早期阶段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来的‘邦联’‘联邦’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该制度应为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礼乐制

D. 世袭制

 

查看答案

五四运动以来大幅前进的中华民族的复兴运动,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发展到一个新高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协议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

——摘自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在日本军国主义者野蛮侵略下,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这场战争也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出现“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抗日战争在民族复兴史上的地位的理解。

(4)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角度归纳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因素。

 

查看答案

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运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时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旧邦新造”反映了革命派怎样的意向?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为改组国民党而采取的举措。根据材料二,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国民革命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的新特点。

 

查看答案

选举是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重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宪法的缔造者们真正有分歧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在多大程度上把各州权利融入联邦权力,以及他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如果国民按人数或按选区选举,人口较少的州必定完全受到压制。如果是按州而不是人数选举代表,则永不能获致必要的联合,旧邦联的所有弊端将永远保留下去。

——摘编自[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

材料二通过1832年改革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但政权仍在贵族手中,资产阶级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出力最大,结果却一无所获。1832年改革证明在工业资本主义的条件下,改革之路在英国仍能行得通。但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它还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最终完成。

——摘编自王觉非《英国近代史》

材料三帝国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命议会主席、召开和解散联邦议会。帝国议会按照普遍的、直接的、秘密的选举制选出,然而,它未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帝国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因为一切法律和其他决议都必须取得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方能生效。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宪法的缔造者们”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并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指出,他们在国会选举上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2)根据材料二说明如何理解1832年议会改革并没有走完“民主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之路在英国仍能行得通”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德意志帝国议会制度的进步之处与不足。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选举制度的认识。

 

查看答案

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重要价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二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选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

——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上的讲话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

(2)材料二所述内容与材料一中的哪一基本原则相违背?为什么?该内容揭示出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为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在法律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