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重要价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

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重要价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二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选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

——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上的讲话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

(2)材料二所述内容与材料一中的哪一基本原则相违背?为什么?该内容揭示出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为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在法律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1)原则:平等、人权、理性、法律至上、正义。 (2)违背:人生而平等。 原因:体现出阶级、阶层的不平等(或贵族、平民和奴隶处于不同的地位)。 实质:法典是维护奴隶主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 (3)措施: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1982年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作用:保障公民权利;促进民主发展;稳定社会秩序; 巩固国家政权;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解析】(1)第一小问从材料一“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的信息归纳回答。 (2)第一小问从“人生而平等”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的信息从阶级不平等回答;第三小问从法典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回答。 (3)依据所学新时期法制建设史实从“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1982年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以及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等内容回答。 (4)依据所学从保障公民权利、促进民主发展以及稳定社会秩序角度思考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治国方略是治理国家的战略性指导原则和全盘的方针与策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中,将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概括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的真正才能。”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一书中说道:“名位便应该轮番,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这才合乎正义。”

材料二17世纪英国在光荣革命后走上了宪政制度,国王的力量已经很有限了,并且在法律的牢笼中变得温顺。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国家在众多人手中运行,随着经济的增长,个人权力不能再左右国家。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某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摘选自《人民日报》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对上述观点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治民主化历程的特点。

(3)材料三中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有何具体表现?与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查看答案

199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主要官员、行政会议成员、立法会议员、各级法院法官和其他司法人员在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这一法律规定

①是维护“一国两制”的重要基础

②有助于维护香港法治和社会稳定

③是“九二共识”在法律上的体现

④是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材料

结论

A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B

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我国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1956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D

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

两岸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据中国网刊载:1973年,毛泽东委托民主人士章士钊前往香港与台湾人士接触,商谈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事宜;1975年,年迈的蒋介石思乡心切,委托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密约毛泽东访问台湾。这些做法

A. 结束了两岸之间的军事对抗

B. 彰显了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C. 宣告了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

D. 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

 

查看答案

1954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人民政协要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这表明

A. 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 人民政协的职能发生了重大转变

C.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 人民政协仍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