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揖美追欧...

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运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时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旧邦新造”反映了革命派怎样的意向?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为改组国民党而采取的举措。根据材料二,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国民革命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的新特点。

 

(1)意向: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措施:发动辛亥革命;建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实行三权分立的 共和政体和责任内阁制。 (2)举措: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 作用:统一并壮大民主革命力量;促使民众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有利于北伐战争的开展。 (3)特点: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以新三民主义作指导; 反帝反封建相结合(或具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解析】(1)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一信息“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把握到“建立民主共和国”维度即可。关于第二小问,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把握到以下方面:建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等即可。 (2)第一小问从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回答;第二小问从统一并壮大民主革命力量、促使民众反帝爱国运动高涨以及有利于北伐战争的开展角度思考回答。 (3)依据所学从合作基础、指导思想以及革命目标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选举是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重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宪法的缔造者们真正有分歧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在多大程度上把各州权利融入联邦权力,以及他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如果国民按人数或按选区选举,人口较少的州必定完全受到压制。如果是按州而不是人数选举代表,则永不能获致必要的联合,旧邦联的所有弊端将永远保留下去。

——摘编自[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

材料二通过1832年改革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但政权仍在贵族手中,资产阶级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出力最大,结果却一无所获。1832年改革证明在工业资本主义的条件下,改革之路在英国仍能行得通。但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它还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最终完成。

——摘编自王觉非《英国近代史》

材料三帝国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命议会主席、召开和解散联邦议会。帝国议会按照普遍的、直接的、秘密的选举制选出,然而,它未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帝国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因为一切法律和其他决议都必须取得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方能生效。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宪法的缔造者们”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并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指出,他们在国会选举上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2)根据材料二说明如何理解1832年议会改革并没有走完“民主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之路在英国仍能行得通”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德意志帝国议会制度的进步之处与不足。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选举制度的认识。

 

查看答案

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重要价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二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选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

——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上的讲话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

(2)材料二所述内容与材料一中的哪一基本原则相违背?为什么?该内容揭示出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为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在法律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治国方略是治理国家的战略性指导原则和全盘的方针与策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中,将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概括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的真正才能。”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一书中说道:“名位便应该轮番,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这才合乎正义。”

材料二17世纪英国在光荣革命后走上了宪政制度,国王的力量已经很有限了,并且在法律的牢笼中变得温顺。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国家在众多人手中运行,随着经济的增长,个人权力不能再左右国家。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某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摘选自《人民日报》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对上述观点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治民主化历程的特点。

(3)材料三中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有何具体表现?与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查看答案

199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主要官员、行政会议成员、立法会议员、各级法院法官和其他司法人员在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这一法律规定

①是维护“一国两制”的重要基础

②有助于维护香港法治和社会稳定

③是“九二共识”在法律上的体现

④是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材料

结论

A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B

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我国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1956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D

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

两岸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