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对于仓廪制度,隋代进一步健全完善,...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对于仓廪制度,隋代进一步健全完善,不仅设置有常平仓,而且又新设了义仓,也属于财政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隋代常平仓建于开皇三年(583年)。此年,“朝廷以京师仓廪尚虚,议为水旱之备”,于是置常平仓。政府在丰收的年份里用高于市场的价格籴入而保存起来,等到歉收时和某些地区粮食不够用时,以低于市场的价格粜出去。隋开皇五年(585年),隋文帝下令全国推行义仓制度,“诸州百姓及军人,劝课当社,共立义仓”。这一制度在实行过程中问题突出,从595年开始,隋文帝对其进行改革。《隋书》卷24《食货志》云:“是时义仓贮在人间,多有损费,十五年二月,诏日:‘本置义仓,止防水旱,百姓之徒,不思久计,轻尔费损,于后乏绝。’……十六年正月,又诏秦、叠、成、康、武、文、芳等州社仓,并于当县安置。二月,又诏社仓,准上、中、下三等税,上户不过一石,中户不过七斗,下户不过四斗。”

    ——摘编自叶振鹏<中国历代财政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隋代设常平仓和义仓的目的,并概括隋文帝针对义仓制度的问题所推出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代完善仓廪制度的积极作用。

 

(1)目的:救灾、平抑物价,巩固隋朝的统治。改革措施:将许多州的义仓由民间管理改为县一级的政府来管理;将原来自愿纳粮改为按户定量纳粮。 (2)作用: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维护广大民众的利益。 【解析】(1)从材料“为水旱之备”“等到歉收时和某些地区粮食不够用时,以低于市场的价格粜出去”中可以概括出隋代设常平仓和义仓的目的。从材料“诏秦、叠、成、康、武、文、芳等州社仓,并于当县安置”“诏社仓,准上、中、下三等税,上户不过一石,中户不过七斗,下户不过四斗”中概括出第二小问的措施。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和老百姓的利益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刑悦《国际关系:理论、历史与现实》(2008年版)

    以上章节简述了中国几个重要历史时期与世界的关系。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联系,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人认为,自然界“不仅是活的而且是有理智的;不仅是一个自身有灵魂或生命的巨大动物,而且是一个自身有心灵的理性动物”……“文艺复兴的自然观”是指欧洲从哥白尼(1473-1543年)到黑格尔(1770-18 31年)之间的主流自然观。与古希腊自然观正好相反,“文艺复兴的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既没有生命也没有理智。“自然界不再是有机体,而是一架机器;一架按字面意义和严格意义上的机器,一个被在它之外的理智心灵,为着一个明确目的设计出来、并组装在一起的躯体各部分的排列”。

材料二

    中国传统儒家主流思想始终关注的是如何通过“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价值观去规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营建一个人人都有美好归宿的“大同世界”。而道家更关注如何通过“道德”的修炼提高人类个体的品质,然后通过个人品质的提高影响社会品质的提升。佛教中国化之后形成的中国禅宗思想,关注的是如何超越一切有形的、无形的束缚,使“人”觉悟“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真相……反观西方传统自然观,“造物主”始终是西方传统自然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西方哲学家在思考“自然”时一个不可回避的严肃课题。“贯穿欧洲思想的悠久传统,尽管不是每个人,但却是大多数人,或者至少那些已证明有权发表意见的大多数人都认为,虽然自然是一个确实存在的东西,它的存在依赖某种别的东西。”由于中国传统自然观“重人”,所以它以“求善”为特征,目的是提高人类个体或集体的身心品质。与此相对,由于西方传统自然观“重神”,所以它以“求真”为特征,目的是试图搞清楚“造物主”创造“自然”的方式、方法。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杨锐《中西自然观发展脉络初论——兼论我的自然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东西方传统自然观的不同及其对东西方社会发展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表为二战期间签订的一系列的协定。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已经形成了建立联合国的协议    B. 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C. 大国强权政治影响着国际格局    D. 二战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查看答案

在1920年12月,列宁说,“不使小农经济在实际上得到大量的改善,我们就没有出路,因为没有这个基础,任何经济建设不能进行,无论多么伟大的计划都会落空”,也“不应该奢想向社会主义和集体化的过渡”。这说明列宁

A. 认为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    B. 看到了当时经济政策的一些弊端

C. 认为推行新经济政策时机不成熟    D. 在经济政策取舍上逐渐过于保守

 

查看答案

1884年英国通过的《人民代表法》,该法案规定:把1867年曾授予自治市的公民权扩大到郡的工人(房客及其家庭),尤其是农业工人那里。1886年又通过了另一项法律《重新分配议席的法令》,规定:空额议席重新分配,空出来的席位分配给英格兰、威尔士和部分新兴城市。英国上述改革措施

A. 取消了对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    B. 消除了英国议会制度中的积弊

C. 使城乡获得了均等的民主权利    D. 促使工业资产阶级进一步崛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