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孔子创办私学;论性,主张“性相近”;论政,把“举贤才”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这表明孔...

孔子创办私学;论性,主张“性相近”;论政,把“举贤才”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这表明孔子

A. 具有改革社会现实的思想诉求

B. 否定职官世袭制度

C. 将“仁”作为理想的道德标准

D. 反对贵族等级制度

 

A 【解析】材料表明孔子比较创办私学,开了私学之风,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等,与儒家的积极入世的观念相符,体现出其具有改革社会现实的思想诉求,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世官制和仁的思想等,AC不正确;孔子主张维护周礼,即强调尊卑等级,D说法不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61年2月19日颁布的《解放法令》是充分保证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实施的……农民必须交纳49年的赎地费给政府。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

——摘编自《农业资本主义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材料二1872年,明治政府向土地所有者发放了地契,承认地主和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1873年,颁布《地税改革条例》,规定:向土地所有者按地价3%的税率征收现款作为地税。这些措施在保证农民土地所有权的同时减轻了农民的税负。

——摘编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农业和农村政策》

(1)有人说,“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依据材料一指出这种说法的合理性,并分析这种做法对俄国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农业政策的中心是什么,并分析其对当时日本社会发展的影响。

 

查看答案

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真正达到了“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的目的。其时,市易司甚至连果实之类都自作经营。

——程念祺《中国历代变法类型及其成败》

材料二用限制商人获利、控制市场流通的手段,使税收物资的调拨与运输体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就近与低价,这叫徙贵就践,用近求远。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苏)辙曰:“以钱货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法不能禁。钱入民手……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恐鞭捶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

——《续资治通鉴》

(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出王安石变法中哪几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积极效果。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政府经济工作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春秋到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动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商鞅带着李悝的《法经》到秦国见秦孝公,建议孝公顺应当时形势,变法图强。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一些守旧派竭力反对改革。他们说“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顽固地主张“法古”和“循礼”。商鞅根据历史事实加以驳斥,指出三代以来礼、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见历史是进化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才能使国家富强,成就霸王大业。秦孝公对商鞅的意见很欣赏,任命他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

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商鞅连续出兵魏,夺取大片土地

——摘编自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二册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社会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的社会效果。不得照抄材料)

 

查看答案

俄国1861年改革剥夺了贵族地主支配农民的权力,却没有遇到贵族地主的强烈抵抗。过去贵族地主不能随意转让和买卖土地,他们现在成为真正的土地所有者并获得最好的土地。许多贵族已经或濒临破产,改革却使他们获得了一大笔资金。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改革实际上是由贵族地主支配的

B. 改革使俄国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

C. 改革加强了贵族地主的经济实力

D. 改革未能反映当时历史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