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真正达到了“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的目的。其时,市易司甚至连果实之类都自作经营。

——程念祺《中国历代变法类型及其成败》

材料二用限制商人获利、控制市场流通的手段,使税收物资的调拨与运输体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就近与低价,这叫徙贵就践,用近求远。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苏)辙曰:“以钱货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法不能禁。钱入民手……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恐鞭捶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

——《续资治通鉴》

(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出王安石变法中哪几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积极效果。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政府经济工作的看法。

 

(1)措施:市易法;均输法;青苗法.成效: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和流通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2)看法:政府不能垄断市场,越位经营;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完善监督机制;关注民生.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1)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内容,第一问从三个材料中概况即可;第二问学生根据内容分别对应其影响;(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围绕着政府和经济之间关系进行阐述,如政府正确的经济政策方针、关注民生之类,言之合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春秋到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动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商鞅带着李悝的《法经》到秦国见秦孝公,建议孝公顺应当时形势,变法图强。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一些守旧派竭力反对改革。他们说“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顽固地主张“法古”和“循礼”。商鞅根据历史事实加以驳斥,指出三代以来礼、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见历史是进化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才能使国家富强,成就霸王大业。秦孝公对商鞅的意见很欣赏,任命他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

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商鞅连续出兵魏,夺取大片土地

——摘编自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二册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社会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的社会效果。不得照抄材料)

 

查看答案

俄国1861年改革剥夺了贵族地主支配农民的权力,却没有遇到贵族地主的强烈抵抗。过去贵族地主不能随意转让和买卖土地,他们现在成为真正的土地所有者并获得最好的土地。许多贵族已经或濒临破产,改革却使他们获得了一大笔资金。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改革实际上是由贵族地主支配的

B. 改革使俄国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

C. 改革加强了贵族地主的经济实力

D. 改革未能反映当时历史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读下列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据《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影响其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A. 先进政治制度的确立

B. 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C. 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

D. 生产关系的变革

 

查看答案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面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的话的主要含义是

A. 改革使俄国的国家结构发生了变化

B. 改革使俄国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C. 改革后俄国变成了资产阶级君主制

D. 改革后俄国废除了君主专制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工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导致国内市场狭小

导致自由劳动力缺乏

不利于工业资本的积累

暴力斗争不断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