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法律条文 法律条文 出处 “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

下表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法律条文

法律条文

出处

“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奴婢告主”则“勿听而弃告者市”

汉简《二年律令·告律》

“告祖父母、父母者,绞”

《唐律疏议·斗讼律》

“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大明律》

“亲属相为容隐”

《大清律例·刑律·诉讼》

 

 

这体现了中国古代

A. 儒家伦理的法律化

B. 法律与公德的融合

C. 血缘亲情逐渐强化

D. 等级秩序日趋固化

 

A 【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法律条文对血缘孝亲关系的维护,说明儒家伦理的法律化,故A正确;血缘孝亲关系不等于公德,故B错误;血缘关系逐渐强化,没有体现法律的作用,故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等级秩序日趋固化,故D错误。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观察下图,图片信息表明

明代画家地理分布图

A. 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水平

B. 绘画艺术层次超越元代

C. 江南地区画家数量全国最多

D. 北方经济发展日趋衰落

 

查看答案

宋代话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可见宋代话本

A. 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B. 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

C. 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

D.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查看答案

秦汉时期,丞相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门下”是皇帝的侍从机关。魏晋时“门下”发展为侍中寺,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征求其意见,东晋时,改为门下省,权势渐重,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这一历程反映了

A. 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

B. 门下省成为监察百官机构

C. 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削弱

D. 宰相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

材料二《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

材料三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回答问题:

(1)材料一和二分别体现的是什么制度?它们有何共同特点?

(2)与上述制度相比,材料三所述制度有什么优越性?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是“百官之长”,为皇帝助手,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掌握军队……但实际上,自秦统一中国后,太尉一职并未任命任何人,只是虚设其位而已。……御史大夫掌“监察”,主要是监察“百官”,又为“副丞相”,实际作用是牵制丞相……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1)据材料一,秦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之间形成了一种什么关系?这些措施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在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部门官员的意见,试评述此举的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