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1825—1895年)生于伦敦西...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1825—1895年)生于伦敦西部伊令,其父是当地数学教师。17岁时,他得到奖学金,开始在查灵十字医院接受正规的医学教育。二十岁时在伦敦大学通过他初次的医学士考试,解剖学及生理学两个科目都得到最优等成绩。1845年他发表了第一篇科学论文,描述了毛发内鞘中无人发现的一层构造,此后该层构造即被称为“赫胥黎层”。1846—1850年以海军军医身份航行澳大利亚,研究海洋动物;185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开始在科学界崭露头角;1854年担任伦敦矿业学院教授;1871—1885年任英国皇家学会秘书、会长,同时被至少53个海外科学团体授予荣誉称号。

赫胥黎因捍卫达尔文的进化论而有“达尔文的坚定追随者”之称。作为科普工作的倡导者,他创造了概念“不可知论”来形容他对宗教信仰的态度。作为教育家,赫胥黎对于19世纪后半期的英国教育改革具有决定性影响。他积极提倡科学教育,尖锐批判传统的古典教育,他一生追求促进自然科学知识的发展,推动科学研究方法在生活诸多方面的应用,以及普及科学知识,发展和组织科学教育。早在1898年,我国学者严复将他的著作《进化论与伦理学》的一部分,翻译成中文,出版了《天演论》,随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及“优胜劣汰”等几成人们的警句。

赫胥黎的传世名言:“尽可能广泛地涉猎各门学问,并且尽可能深入地择一钻研。”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赫胥黎的主要贡献以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赫胥黎获得成功的原因。

 

(1)特点:注重专攻;勤于实践;善于创新;领域广泛。 (2)地位:祖冲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精确了圆周率的数值,他的数学研究成果长期领先于世界;他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 【解析】(1)依据“捍卫达尔文的进化论”可得出:捍卫并完善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海军军医身份”“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伦敦矿业学院教授”可得出:担任众多科学及社会职务,推动了科学普及与研究;“积极提倡科学教育”可得出:积极提倡科学教育,推动教育发展;“我国学者严复将他的著作《进化论与伦理学》的一部分,翻译成中文,出版了《天演论》,随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及‘优胜劣汰’等几成人们的警句”可得出:经他捍卫及完善的生物进化论影响了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 (2)解题时可从其社会经历、个人教育以及科研态度等角度考虑。即在经历了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后,19世纪的欧洲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及普及的氛围;个人方面,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及正规教育,广泛地涉猎各科知识,严谨的科研素养以及创新精神,持之以恒的意志力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到18世纪80年代,(法国)国家的债务已经占到国家税收的一半以上,政府陷入了严重的信贷危机。路易十六认识到,要想改变这种极度困难的局面,必须对下层民众积怨已久,而特权阶层死守不放的赋税征收制度进行改革。他一即位就任命了一批有才能的大臣,尤其是财政总监杜尔阁。杜尔阁是重农学派经济学家,他主张实行经济自由。1774年杜尔阁颁布粮食自由贸易法令,以扩大粮食市场和减少粮食投机。1775年他又下令降低粮食入市税,同年又将修路劳役改为征收道路税,一切等级包括国王均须缴纳。1776年初宣布取消行会组织,废止沉醉酒类专卖制,实行自由买卖。路易十六也曾尽力支持杜尔阁,但终无力顶住顽固派的压力,于1776年杜尔阁免职,各项改革措施也随之取消。

   ——摘自徐瑞娥《法国大革命前的财政危机与财政改革》

(1)根据材料,指出杜尔阁财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杜尔阁财政改革措施和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一  洋务运动主要内容

时间

主要内容

1861

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6l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立。

1862

京师同文馆创办。

1865

李鸿章在上海建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66

左宗棠建立福州船政局。

1872

李鸿章在上海建立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出洋,由容闳指导选派前往美国、欧洲。

1875

在各省设立洋学堂;创立科举考试中洋务进取一项。

1880

设立南北电报局。

1881

设立开平矿务局。

1885

清政府新设立海军衙门;在天津设陆军武备学堂。

1890

汉阳建立湖北枪炮厂;在湖北、江西设立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

表二  清末新政主要内容

时间

主要内容

1901

撤销总理衙门,改设外务部,位列六部之上。

1903

清政府正式设立了商部。商部在各部中位于第二位,仅次于外务部。随后颁布奖励实业措施。

1902

袁世凯练成北洋常备军一镇,约12500人。后进一步扩编成北洋新军6镇。

1903

清政府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由于庚子赔款后政府财政紧拙,结果清末改革中的留

学生计划犬都留学日本。至1907年,留日学生总数达一万五千人。

1905

废除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

1905

清政府派载泽、端方、戴鸿慈、李盛铎、尚其亨五大臣出洋考查究政。

1911

清政府裁撤军机处改设责任内阁。

1911年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又公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比较表一、表二,提取两项有关晚清政府改革举措的变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型于秦汉,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

传统户籍制度是与中国王朝体制相联系的一项基本制度。这种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科举考试也往往与户籍联系在一起,考生必须要有籍贯,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首要条件。在唐代初期,士人是由户籍所在地举送。宋朝时期,政府有明确的规定,士子只能在本籍应试。此后,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清朝更是按省划分科举名额,并为官籍、商籍等设立科举名额,创立宗室科举制度。为了贯彻分省取士制度,清政府还要求严查考生的户籍。

                                   ——摘编自李文芝《明清科举冒籍研究》等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及其功能发生重大变化。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的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世界通行的户口登记与管理方式来规范的户籍法律,其将“人籍”(注:人籍记载出生、成婚、死亡等有关人之身份的事项)与“户籍”(注:户籍记载入籍、除籍等户口变动的事项)分立。1912年《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1915—1927北洋政府相继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规则》、《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等户籍管理法规。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解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了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

                    ——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并分析“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的历史作用(不得抄袭原材料)。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早期户籍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剑桥中国晚清史》载: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材料中的太平军的社会革命

A. 顺应了当时中国小农经济国情    B. 是绝对平均主义的体现

C. 强调国家对百姓财产权的尊重    D. 是战争环境的必然选择

 

查看答案

1911年春,毛泽东阅读《新民丛报》时写下了这样一段批语:今日之中国,应像英日等国一样,宪法为人民所制订,君主为人民所推戴而不应像中国数千年来盗窃得国之列朝一样,法令由君主制订,君主非人民所心悦诚服。这表明,毛泽东当时主张在中国实行

A资产阶级君主立宪

B.人民民主专政

C.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D.封建君主专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