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型于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型于秦汉,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

传统户籍制度是与中国王朝体制相联系的一项基本制度。这种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科举考试也往往与户籍联系在一起,考生必须要有籍贯,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首要条件。在唐代初期,士人是由户籍所在地举送。宋朝时期,政府有明确的规定,士子只能在本籍应试。此后,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清朝更是按省划分科举名额,并为官籍、商籍等设立科举名额,创立宗室科举制度。为了贯彻分省取士制度,清政府还要求严查考生的户籍。

                                   ——摘编自李文芝《明清科举冒籍研究》等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及其功能发生重大变化。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的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世界通行的户口登记与管理方式来规范的户籍法律,其将“人籍”(注:人籍记载出生、成婚、死亡等有关人之身份的事项)与“户籍”(注:户籍记载入籍、除籍等户口变动的事项)分立。1912年《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1915—1927北洋政府相继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规则》、《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等户籍管理法规。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解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了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

                    ——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并分析“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的历史作用(不得抄袭原材料)。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早期户籍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特点:同封建政治体制相结合;以家庭为本位;社会功能多样;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与科举制度密切结合。 历史作用:保证了选官的相对公平;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封建专制统治;强化了儒家伦理观念(答出安土重迁、重农抑商等观念也可);一定程度限制了人口流动。 (2)新变化:体现人格平等;突出私权保障;户籍管理法制化;解除人身束缚。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或民族工业的发展);欧美户籍制度的影响;民主思想的传播的推动;政府的政策调整。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型于秦汉”,“唐代初期,士人是由户籍所在地举送”“清政府还要求严查考生的户籍”等能够得出持续时间长、科举制度与之密切结合的特点;根据材料“传统户籍制度是与中国王朝体制相联系的一项基本制度”能够得出同政治制度相结合的特点;根据材料“这种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能够得出以家庭为本位的特点;根据材料“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能够得出社会功能多样的特点。第二小问作用:根据“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和结合科举制的影响,可以得出推动选官的相对公平;根据材料一“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能够得出稳定社会秩序和限制人口流动的影响,加强统治;中国传统社会以自然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形式影响政府采取相对封闭的户籍制度,推动了中国人安土重迁、重农抑商的思想观念的形成。 (2)本问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户籍法规”可归纳为户籍借鉴欧美国家,与国家接轨;根据材料二“《户籍法》、《临时约法》”可归纳为户籍管理法制化;根据材料二“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可归纳为解除人身束缚;根据材料二“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可概括归纳为突出私权保障的变化和体现人格平等。第二小问原因:户籍制作为政治制度发生变化首先应当考虑经济因素,尤其是民族资本主义或民族工业的发展问题;根据材料二“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的户籍制度的基础上”能够得出欧美户籍制度的影响;根据材料二“清政府《户籍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能够得出政府政策的调整;20世纪初期,世界多元化的思潮传入中,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也传入中国。 整体分析:本题以材料为依托,引用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的户籍制度的相关材料,从户籍制度发展演变的角度,设置了四个问题(涉及户籍制度的特点、作用、变化和原因等方面的考查),跨度较大,但问题相对较易。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注意,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一直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而户籍制度的发展变化也是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剑桥中国晚清史》载: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材料中的太平军的社会革命

A. 顺应了当时中国小农经济国情    B. 是绝对平均主义的体现

C. 强调国家对百姓财产权的尊重    D. 是战争环境的必然选择

 

查看答案

1911年春,毛泽东阅读《新民丛报》时写下了这样一段批语:今日之中国,应像英日等国一样,宪法为人民所制订,君主为人民所推戴而不应像中国数千年来盗窃得国之列朝一样,法令由君主制订,君主非人民所心悦诚服。这表明,毛泽东当时主张在中国实行

A资产阶级君主立宪

B.人民民主专政

C.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D.封建君主专制

 

查看答案

魏派曾盛赞美国民主制度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同……可不谓周乎!据此可知魏源

A.对美国民主制度有了系统的认识   

B.深入分析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C.主张变革中国专制主义政治制度  

D.看到了近代美国在制度上的长处

 

查看答案

1878年德国首相俾斯麦提交的一项议案遭到帝国议会的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新一届帝国议会投票通过了该议案经皇帝批准后生效。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

A.成为名副其实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B.首相有权力解散议会

C.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D.联邦议会没有立法权

 

查看答案

《十二铜表法》第三表规定:“债权人得拘禁债务人六十日。在此期内,债务人仍可谋求和解;如不获和解,则债权人应连续在三个集市日将债务人牵至广场,并高声宣布所判定的金额。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该材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

A. 注重证据,公平正义

B. 注重程序,灵活性强

C. 注重形式,保护平民

D. 注重执行,条文清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