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一 洋务运动主要内容 时间 主要内容 1861年 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一  洋务运动主要内容

时间

主要内容

1861

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6l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立。

1862

京师同文馆创办。

1865

李鸿章在上海建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66

左宗棠建立福州船政局。

1872

李鸿章在上海建立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出洋,由容闳指导选派前往美国、欧洲。

1875

在各省设立洋学堂;创立科举考试中洋务进取一项。

1880

设立南北电报局。

1881

设立开平矿务局。

1885

清政府新设立海军衙门;在天津设陆军武备学堂。

1890

汉阳建立湖北枪炮厂;在湖北、江西设立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

表二  清末新政主要内容

时间

主要内容

1901

撤销总理衙门,改设外务部,位列六部之上。

1903

清政府正式设立了商部。商部在各部中位于第二位,仅次于外务部。随后颁布奖励实业措施。

1902

袁世凯练成北洋常备军一镇,约12500人。后进一步扩编成北洋新军6镇。

1903

清政府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由于庚子赔款后政府财政紧拙,结果清末改革中的留

学生计划犬都留学日本。至1907年,留日学生总数达一万五千人。

1905

废除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

1905

清政府派载泽、端方、戴鸿慈、李盛铎、尚其亨五大臣出洋考查究政。

1911

清政府裁撤军机处改设责任内阁。

1911年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又公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比较表一、表二,提取两项有关晚清政府改革举措的变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示例如下: 变化一:清政府逐渐废除科举制。(2分)说明:科举制不能适应时代发展;有识之士的推动;西学传播和新式学堂的兴办;民族工业发展需要各种实用人才。(任意1点2分,2点4分) 变化二:清政府由重农抑商到振兴商务、奖励实业。(2分)说明:解决财政困难、增加税收的需要;列强经济侵略加深;遏制革命以挽救统治危机。(任意1点2分,2点4分) 变化三:清政府由进行器物变革到进行制度变革。(2分)说明:列强侵略加深;清政府自身统治危机加深;立宪派推动。(任意1点2分,2点4分) 变化四:晚清留学生由留学欧美为主变为留学日本为主。(2分)说明:日本距离中国近;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日本明治维新成功;政府财政更加困难。(任意1点2分,2点4分) 变化五: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2分)说明:《辛丑条约》规定;适应列强侵略的需要;适应清政府统治的需要。(任意l点2分,2点4分) (取以上任意两个变化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以晚清政府改革举措的变化为切人点,来考查对比分析能力、提炼和解读信息能力。注意紧扣材料先找出不同,由此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析并逐项说明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型于秦汉,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

传统户籍制度是与中国王朝体制相联系的一项基本制度。这种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科举考试也往往与户籍联系在一起,考生必须要有籍贯,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首要条件。在唐代初期,士人是由户籍所在地举送。宋朝时期,政府有明确的规定,士子只能在本籍应试。此后,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清朝更是按省划分科举名额,并为官籍、商籍等设立科举名额,创立宗室科举制度。为了贯彻分省取士制度,清政府还要求严查考生的户籍。

                                   ——摘编自李文芝《明清科举冒籍研究》等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及其功能发生重大变化。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的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世界通行的户口登记与管理方式来规范的户籍法律,其将“人籍”(注:人籍记载出生、成婚、死亡等有关人之身份的事项)与“户籍”(注:户籍记载入籍、除籍等户口变动的事项)分立。1912年《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1915—1927北洋政府相继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规则》、《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等户籍管理法规。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解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了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

                    ——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并分析“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的历史作用(不得抄袭原材料)。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早期户籍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剑桥中国晚清史》载: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材料中的太平军的社会革命

A. 顺应了当时中国小农经济国情    B. 是绝对平均主义的体现

C. 强调国家对百姓财产权的尊重    D. 是战争环境的必然选择

 

查看答案

1911年春,毛泽东阅读《新民丛报》时写下了这样一段批语:今日之中国,应像英日等国一样,宪法为人民所制订,君主为人民所推戴而不应像中国数千年来盗窃得国之列朝一样,法令由君主制订,君主非人民所心悦诚服。这表明,毛泽东当时主张在中国实行

A资产阶级君主立宪

B.人民民主专政

C.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D.封建君主专制

 

查看答案

魏派曾盛赞美国民主制度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同……可不谓周乎!据此可知魏源

A.对美国民主制度有了系统的认识   

B.深入分析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C.主张变革中国专制主义政治制度  

D.看到了近代美国在制度上的长处

 

查看答案

1878年德国首相俾斯麦提交的一项议案遭到帝国议会的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新一届帝国议会投票通过了该议案经皇帝批准后生效。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

A.成为名副其实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B.首相有权力解散议会

C.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D.联邦议会没有立法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