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73年6月,勃列日涅夫在访美时谈到:“我们知道就力量和影响来说,世界上只有苏...

1973年6月,勃列日涅夫在访美时谈到:“我们知道就力量和影响来说,世界上只有苏联和美国这两个国家真正管事。任何事情只要我们两国之间决定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即使可能不同意也不得不跟着我们。”这反映了当时

A. 两极格局已悄然发生了变化

B. 美苏此时力量对比相对平衡

C. 苏联准备联手美国制约中国

D. 美苏两国停止争霸关系缓和

 

B 【解析】材料中仍然在强调两极格局,没有体现出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我们知道就力量和影响来说,世界上只有苏联和美国这两个国家真正管事”暗含着美苏此时力量对比相对平衡,故B项正确;无论根据材料还是所学知识都无法看出此时苏联准备联手美国制约中国,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美苏两国此时并未停止争霸,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96年,一位英国记者发表《德国制造》文章:“看看你们的周围……各位的衣服的布料是德国织的……甚至各位喜欢看的报纸的纸张也是同一个地方产的。即使烧掉德国制造的包装纸,手拿的拨火棍也是‘德国制造’。”其意在说明

A. 德国率先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B. 英德两国不应相互设置贸易壁垒

C. 德国政治经济制度比较先进

D. 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遇到困境

 

查看答案

伏尔泰极其推崇中国的皇帝能够接受法律的约束,并称“人类绝不可能想象比它(中国政府)更好的政府来。”他曾歌颂乾隆皇帝:“伟大的国王,你的诗句与思想如此美好,请相信我,留在北京吧,永远别来吾邦……但要当心巴黎会使你的月桂枯黄。”这说明伏尔泰(     )

A. 赞成中国式的君主专制    B. 希望中法两国加强交流

C. 认识中国比较片面肤浅    D. 推崇中国传统儒家文化

 

查看答案

罗马法规定:没有主人准许,对他人的奴隶的鞭打虐待,构成了侵辱,因为这种行为被看做是对主人的间接侵辱。这一规定也是以违反善良风俗为条件,所以如果只是为了教训该奴隶或者纠正他的恶习,则不构成侵辱。这一规定

A.维护了奴隶主私有财产权      B.蕴含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

C.保护奴隶的基本人权利益      D.强化公民的法律道德意识

 

查看答案

1955年,有共同遭遇的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在会上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这一方针的提出

A. 深化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修正了“一边倒”外交方针

C. 缓和了美苏冷战对峙格局

D. 打破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查看答案

1944年,时任美国驻华外交官约翰·S·谢伟思来到延安,他写道:“延安是一座满城旗帜飘扬的城市。每星期天,都照例把旗子高悬起来。旗子当然是中国国旗。”这里的国旗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