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科学院档案处保存的文件表明,1951年至1958年中国共派出留苏学生7493...

中国科学院档案处保存的文件表明,1951年至1958年中国共派出留苏学生7493人,其中69%的留学生学习工科专业,10.6%的学习理科,6.9%的学习农林,3.4%的学习医学,3.2%的学习文科,1.7%的学习文化艺术,1.6%的学习财经。这是我国当时

A. “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B. 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C. 文化教育全面改革的需要    D. 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D 【解析】据材料“1951年至1958年……其中69%的留学生学习工科专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我国处于一五计划的工业化建设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大量工科专业人才,故D选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故A选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也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故B选项错误;1951年至1958年中国也没有进行文化教育全面改革,故C选项错误。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进化论、相对论和量子论相继创立。这些学说问世的共同意义是

A. 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B. 挑战了封建神学创始论

C. 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 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体系

 

查看答案

19781213日,邓小平在为中央工作会议闭幕讲话所准备的手写提纲中提到自主权与国家计划的矛盾,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来调节。这说明当时的邓小平(   )

A. 已开始酝酿市场经济的发展思路    B. 努力向国人揭示市场经济的本质

C. 正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與论准备    D. 已形成发展市场经济的完整构想

 

查看答案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是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下列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相吻合的有(    )

①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               ②重视党对革命领导权的控制

③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               ④重视革命武装力量的建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中国民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孙中山“三民主义”。其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地,资其耕作,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缴,以均地力……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上述主张意在

A. 施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B. 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

C. 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

D. 立法保障工农的权利

 

查看答案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学输入的步伐明显加快,终于导致了以西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形成。但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观点的对立。例如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与“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就是当时的两种对立观点。这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 林则徐、梁启超    B. 梁启超、洪秀全

C. 梁启超、孙中山    D. 孙中山、陈独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