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是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下列毛泽东的革...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是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下列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相吻合的有(    )

①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               ②重视党对革命领导权的控制

③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               ④重视革命武装力量的建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B 【解析】①是在攻打大城市失利的背景下,由毛泽东探索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这种革命方式,②④是在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得出的,在后来的革命过程中由于得到重视而取得不断地胜利,故B符合题意;③是在中共成立早期,没能独立解决自身面临的革命问题的情况下的选择,故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含有③的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民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孙中山“三民主义”。其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地,资其耕作,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缴,以均地力……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上述主张意在

A. 施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B. 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

C. 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

D. 立法保障工农的权利

 

查看答案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学输入的步伐明显加快,终于导致了以西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形成。但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观点的对立。例如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与“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就是当时的两种对立观点。这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 林则徐、梁启超    B. 梁启超、洪秀全

C. 梁启超、孙中山    D. 孙中山、陈独秀

 

查看答案

五四时期,胡适呼吁:“争取你自己的自由就是争取国家的自由;争取你个人的人格就是为国家争人格。是呀,自由这东西从来不是谁给的,那是要靠自己争取的。”胡适在此表达了(  )

A. 家天下被推翻的必然性    B. 政府保障人权的重要性

C. 公民意识觉醒的必要性    D. 建设民族国家的紧迫性

 

查看答案

1902年,梁启超写文章分辨了中国儒学“仁政”与西方近代“自由”的区别,认为“以孔孟之贤,其仁政之说,不能禁暴君贼臣之鱼肉人民”,是因为“治人者有权,而治于人者无权”,强调“仁政”已经完全过时,应被“自由”取代。这表明梁启超

A. 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

B. 主张推翻君主制度

C. 根本否定了儒家思想

D. 反思批判传统文化

 

查看答案

浪漫主义文学在19世纪初主要宣扬脱离社会、逃避现实的颓废思想和复辟倒退的反动主张。到30年代前后,浪漫主义文学则注重宣扬个性解放,歌颂民主,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材料表明该文学流派

A. 逐渐以想象为其特征

B.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C. 在发展中呈现融合性

D. 其优秀元素逐渐丧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