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屠呦呦,1930年出生于浙江宁...

(题文)(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屠呦呦,193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屠呦哟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

20世纪60年代,由于对抗疟疾的传统药物奎宁疗效减低,疟疾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此。越南共产党领导人向中国求援。1967年中国启动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有来自全国60多个单位的500名科研人员参加。屠呦呦担任该項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領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青蒿素问世40多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2017年,国务院授于屠呦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摘编自《2015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关于屠呦呦的颁奖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屠呦呦成功发现青蒿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用识,简析屠呦呦发现青嵩素的意义。

 

(1)原因:传统药物奎宁疗效减低;越南战争期间、越南疟疾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越南共产党向中国求援;中国政府重视疟疾的防治;屠呦呦及其团队紧密合作和辛勤工作;中西医结合利用现代科技进行创新。 (2)意义:青蒿素的发现对疟疾的治疗产生了革命性影响;推动了世界医学的发展;是中国传统中医学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充分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创新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解析】(1)根据材料“由于对抗疟疾的传统药物奎宁疗效减低,疟疾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可概括为传统药物奎宁疗效减低;根据材料“越南共产党领导人向中国求援”可从越南疟疾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向中国政府求救方面作答。根据材料“。1967年中国启动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可知中国政府的重视;根据材料“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可概括为屠呦呦及其团队紧密合作和辛勤工作;根据材料“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可概括为中西医结合,利用现代科技进行创新。 (2)关于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意义,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对疟疾的治疗产生了革命性影响、推动了世界医学的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创新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等方面思考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中美大使级会谈始于1955年的日内瓦,1958年迁往华沙。1961-1968年共举行32次会谈。肯尼迪政府(1961-1963年)批评前政府在解决亚洲、中东及欧洲危机中过分崇尚武力,看到共产主义渗透而导致的第三世界民族主义崛起已对美国和“自由世界”构成的严重成胁,而苏联則要尽力保持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领导地位。此时中国正在进行的原子弹计划让肯尼迪政府认为将使中国“在心理上得分”。

华盛顿和北京都看到谈判渠道存在的价值和对双方的重要性,它是危机处理的有效机制。是两国宣传各自主张的有效讲坛。通过六十年代的大使级会谈。美国政府逐渐接受了蒋介石集团是不可能成功反攻大陆的。而中共政权将在大陆存在下去。70年代初在与中方的会谈中,基辛格和尼克松利用了中美大使级会谈的遗产。亲历60年代会谈的王炳南认为,大使级会谈使一方对另一方的态度、做法、底线有所了解。

——摘编自夏亚峰《重评1961-1968年的中美大使级会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中美大使级会谈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60年代中美大使级会谈的意义。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受军阀割据的影响,没有新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税收制度,中国的主要税收为帝国主义所控制,继海关以后,1913年又丧失了盐税管理权。地方军阀截流税源,并日益形成财政独立,使中央财政收入短绌,收支陷于混乱。为增加财政收入,保证税源,北洋政府努力进行税制改革,曾先后三次整理税制。1912年11月公布国有税和地方税税法草案,明定国家(中央)和地方两级税收的划分,并拟定将来准备新设的税种。1914年6月明令取消国家税和地方税的划分,租税仍归各省财政厅直接管理。1923年12月重新提出划分国家税和地方税,并以关税、盐税、印花税及其他消费税等全国税率应统一的税种为国家税,田赋、契税及其他各税为地方税。另外,北洋政府还新开征了印花税、营业税(烟酒牌照税)和登录税(契税)。就税收制度而言,北洋政府时期出现了一些近代化的迹象,具体表现为:划分中央和地方税收分配体系;税收来源逐步由以农业税为主转变为以工商税为主;征收税种逐渐由间接税向直接税转化,从而为我国近代税制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王玉茹主编《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归纳北洋政府税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洋政府税制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62年,作为近代中国的第一所外语专门学校——京师同文馆宣告成立。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全国的中小学外语课以英语为主,开我国全国规模的外语课以英语为主的先河。

1933年,教育部规定全国的中小学堂外语课仍以英语为主。

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

1999年,英语水平与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开始挂钩,“英语热”向社会蔓延。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其中包含了对公文权力运行的审查与监督,驳正违失指对中央及地方官员的权力监察。北宋前期通进银台封驳司主管公文的传递、审查、新闻发布和档案的整理留存等,是公文传递审查权和封驳权的合一,机密公文必须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送,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

——孟宪玉《宋代封驳制度权力制约的精神的当代价值》

材料二美国宪法设计了一个不允许任何权力分支部门掌握全部政府权力,同时又能整体而有效地推进政府工作的权力关系模式。它规定国会有权要求总统条陈政策以备审议,有权建议、批准总统对其所属行政官员的任命,有权批准总统对外缔结的条约等,从而体现了国会对总统的制约。……同时,美国宪法还规定了总统对国会的制约。表现在:总统有立法发掘权,副总统兼任参议院议长,对立法机关的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论权力制约原则》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封驳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宪法设计权力制约的理论依据和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封驳制度与美国权力制约的主要不同点。

 

查看答案

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撤销了前工党政府的3000多个项目,使公共部门的借贷削减大半。为了鼓励民众工作的积极性,1979年个人所得税基本税率从33%降到30%。1981-1987年,英国政府将1/3的国有企业转为私有。撒切尔夫人政府的这些举措

A. 促使“混合经济”得到发展

B.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开创了“新经济”发展模式

D. 造成了经济“滞胀”局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