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其中包含了对公文权力运行的审查与监督,驳正违失指对中央及地方官员的权力监察。北宋前期通进银台封驳司主管公文的传递、审查、新闻发布和档案的整理留存等,是公文传递审查权和封驳权的合一,机密公文必须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送,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

——孟宪玉《宋代封驳制度权力制约的精神的当代价值》

材料二美国宪法设计了一个不允许任何权力分支部门掌握全部政府权力,同时又能整体而有效地推进政府工作的权力关系模式。它规定国会有权要求总统条陈政策以备审议,有权建议、批准总统对其所属行政官员的任命,有权批准总统对外缔结的条约等,从而体现了国会对总统的制约。……同时,美国宪法还规定了总统对国会的制约。表现在:总统有立法发掘权,副总统兼任参议院议长,对立法机关的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论权力制约原则》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封驳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宪法设计权力制约的理论依据和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封驳制度与美国权力制约的主要不同点。

 

(1)内容:纠正皇帝不恰当的诏令;驳回臣下有错误的奏章;对各部门重要公文进行审查。 作用:有利于制约皇权滥用;提高决策的正确性;有利于公文权力运行的程序化。 (2)依据: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特点: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权力部门相对独立又互相制衡。 (3)不同点:宋代权力制约实质上是对国家权力运行的监察,而美国权力制约则是中央各权力部门对国家权力的分割;宋代权力制约根本上是服务于皇权统治,而美国权力制约是为了维护民主政治。 【解析】(1)由材料“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谋的奏章而不呈递,是公文传递审查权和封驳权的合一”,从而归纳出宋代封驳制度的内容。而既然“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可见封驳制度可以制约皇权滥用,而“驳正臣下有谋的奏章”和“传递审查权和封驳权的合一”,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决策的正确性,有利于公文权力运行的程序化。 (2)结合所学,美国宪法设计权力制约的理论依据是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其特点是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权力部门相对独立又互相制衡。 (3)宋代封驳制度与美国权力制约的主要不同点要从社会制度上揭示两者的本质不同和制度立意。可以答为:宋代权力制约实质上是对国家权力运行的监察,而美国权力制约则是中央各权力部门对国家权力的分割;宋代权力制约根本上是服务于皇权统治,而美国权力制约是为了维护民主政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撤销了前工党政府的3000多个项目,使公共部门的借贷削减大半。为了鼓励民众工作的积极性,1979年个人所得税基本税率从33%降到30%。1981-1987年,英国政府将1/3的国有企业转为私有。撒切尔夫人政府的这些举措

A. 促使“混合经济”得到发展

B.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开创了“新经济”发展模式

D. 造成了经济“滞胀”局面

 

查看答案

1929年,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化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这说明

A. 斯大林模式能够有效避免经济危机冲击

B. 苏联的工业化进程离不开西方国家支持

C.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应该互补有无

D. 30年代大危机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契机

 

查看答案

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几种意见及最终方案,这些意见及最终方案体现了

意见一

意见二

最终方案

反对一人执掌大权,认为一人掌权,总统形同英国国王。

总统应该有足够大的权力来钳制国会可能出现的独断和多数暴政。

总统实行任期制。总统有对国会议案的否决权,有权任命官员、与外国签约,但必须须得到参院的同意。

 

 

A. 国会是联邦政府权力中心

B. 民主与妥协是美国宪法的特征

C. 美国总统应该对宪法负责

D. 联邦政府的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虽然法律专家们并不认为自然法无形中对罗马民法起了限制作用,但是他们确实把它看作人类立法应当顺从的楷模。这一基本原则是罗马的一个伟大贡献,至今仍在起作用。”这说明罗马法

A. 许多原则和制度被近代采用

B. 为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立法技术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D. 自然法观念对后世影响巨大

 

查看答案

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国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编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由材料可知毛泽东明确

A. 肯定发展公有制对工业化的价值

B. 将私有经济全部改造为国营经济

C. 通过多种所有制完成国家工业化

D. 总路线是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