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肇始于16世纪初的欧洲基督教改革是当时复杂的时代背景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肇始于16世纪初的欧洲基督教改革是当时复杂的时代背景下的产物。……这次运动的代表人物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等人通过改革,挽救了陷入危机的基督教,也挽救了黑暗中的欧洲,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郭继荣、白靖宇主编《西方文化简史》

运用世界近代史的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对材料的观点进行补充、肯定、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材料认为宗教改革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角度1:认同。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打破了天主教会对欧洲民众的神学束缚,传播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建立民族教会的主张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宗教改革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新教派提出的新的宗教观点,适应了欧洲资本主义、人文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潮流,为基督教的延续提供了空间。 角度2:不认同。宗教改革借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反对天主教会,对人文主义思想体系没有直接发展。宗教改革没有提出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和新的政治设计;宗教改革还引发了欧洲的宗教战争。宗教改革并不否定上帝和宗教,虽然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但树立了新教的宗教权威。 角度3:综合以上两个角度。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题首先应提炼材料观点,然后表明自己的态度,最后结合史实辩证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得出材料的观点为宗教改革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自选角度加以论证,可以赞同,结合宗教改革的意义加以说明,也可以否定材料观点,从宗教改革对社会进步的影响较小的方面加以说明。要求学生做到试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止,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文签署领布了《教育敕语》。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

材料二1867年奕訢回顾说:“洋人敢入中国肆行无忌者,缘其处心积虑在数十年以前,凡中国语言文字,形势虚实,一言一动,无不周知,而彼族之举动,我则一无所知。”……1863年广州同文馆开始筹建时,清廷上谕再次强调:“惟该馆学生专习外国语言文字,不准西人借端影射,将天主教暗中传习,该抚仍当随时稽察毋令滋弊。”奕訢曾说:“招考天文、算学,请用洋人,原欲窥其长短以收知彼知此之效也。并以中国自造轮船、枪炮等件,无从入手,若得读书之人旁通其书籍、文字,用心研究,译出精要之语,将来即可自相授受,并非终用洋人。”此事遭到监察御史张盛藻的首先发难:“若令正途科甲人员穷习为机巧之事,又籍升途、银两以诱之,是重名利而轻气节,无气节安望其有事功哉?”

——杜文钿《洋务运动与教育改革》

材料三1946年中国高等教育工科学生仅为18.9%,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文盲率高达80%,这一状况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新民主主义的教育纲领已经确定了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是为工农服务的,是为生产建设服务的。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教育经费异常短缺的背景下,工矿地区和大城市都是生产发展先进的地区的教育跟着生产发展的需要,发展要快一点。1952年中国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1953年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正式编制颁发了全国教育建设计划,东北地区流行的《农民速成识字课本》采用的是像《三字经》一样的韵文体:“日月光,照四方,天上明,地下亮,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咱,有力量……”从1952年调整院系、设置专业一年多,高等教育部已组织高校教师译出以工科为主的苏联教学大纲700种,分发各校应用。

——摘编自苏渭昌、雷克啸《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8卷)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提炼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洋务运动中教育改革的主要信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两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共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初教育改革的特点。

 

查看答案

“它不受传统理论如结构形式、选材角度、人物关系和道德规范的束缚,完全听命于写作的自然节奏或作家的随心所欲,带有浓重的主观主义、非理性主义、虚无主义甚至颓废主义色彩。”符合此风格的作品是

A. 《巴黎圣母院》

B. 《等待戈多》

C. 《大卫·科波菲尔》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查看答案

有文学家宣称: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他的文学理念属于

A. 浪漫主义

B. 现代主义

C. 现实主义

D. 古典主义

 

查看答案

20世纪末以来,中国“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这意味着中国

A. 国防力量增强,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B. 发展航天技术冲击了两极格局

C. 打破美、俄对载人航天技术的垄断

D. 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查看答案

某中学一位科幻爱好者阿文写了一部话剧——《神奇的历程》。剧中讲述了年轻英俊的清华大学的物理学博士生艾科学在光神(实为光速)的帮助下见到了心目中的女神——王昭君,当他看到王昭君时,发现她还是那么的年轻漂亮,于是在惊叹她靓丽的同时也表达了他的敬慕之情。假设此情景成立,其科学依据最有可能是哪种理论

A. 牛顿力学体系

B. 量子理论

C. 进化论

D. 相对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