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止,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文签署领布了《教育敕语》。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

材料二1867年奕訢回顾说:“洋人敢入中国肆行无忌者,缘其处心积虑在数十年以前,凡中国语言文字,形势虚实,一言一动,无不周知,而彼族之举动,我则一无所知。”……1863年广州同文馆开始筹建时,清廷上谕再次强调:“惟该馆学生专习外国语言文字,不准西人借端影射,将天主教暗中传习,该抚仍当随时稽察毋令滋弊。”奕訢曾说:“招考天文、算学,请用洋人,原欲窥其长短以收知彼知此之效也。并以中国自造轮船、枪炮等件,无从入手,若得读书之人旁通其书籍、文字,用心研究,译出精要之语,将来即可自相授受,并非终用洋人。”此事遭到监察御史张盛藻的首先发难:“若令正途科甲人员穷习为机巧之事,又籍升途、银两以诱之,是重名利而轻气节,无气节安望其有事功哉?”

——杜文钿《洋务运动与教育改革》

材料三1946年中国高等教育工科学生仅为18.9%,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文盲率高达80%,这一状况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新民主主义的教育纲领已经确定了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是为工农服务的,是为生产建设服务的。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教育经费异常短缺的背景下,工矿地区和大城市都是生产发展先进的地区的教育跟着生产发展的需要,发展要快一点。1952年中国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1953年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正式编制颁发了全国教育建设计划,东北地区流行的《农民速成识字课本》采用的是像《三字经》一样的韵文体:“日月光,照四方,天上明,地下亮,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咱,有力量……”从1952年调整院系、设置专业一年多,高等教育部已组织高校教师译出以工科为主的苏联教学大纲700种,分发各校应用。

——摘编自苏渭昌、雷克啸《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8卷)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提炼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洋务运动中教育改革的主要信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两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共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初教育改革的特点。

 

(1)日本:制定较为完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实施义务教育和全民教育;重视法制保障;教育内容全面、广泛。 中国:内部分歧明显(顽固派阻挠改革);侧重于培养社会实用人才(教育内容主要侧重语言、军亊技术等方面)。 (2)都面临内忧外患;都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都培养了一批人才,推动了教育等领域的近代化。 (3)特点:①有重点、有针对性,体现计划性;②借鉴苏联经验,为工农服务,政治性(意识形态)色彩突出;③培养国家急需人才,注意实用性;④突出扫盲教育,提高大众知识文化水平。 【解析】(1)该问考查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日本明治维新:颁布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颁布《教育敕语》,重视教育立法。中国洋务运动: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张分歧;侧重于培养语言、军事技术等方面的社会实用人才。 (2)该问考查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考生可以从两国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概括中日两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共同之处:19世纪中后期,中国和日本都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进行了教育改革;都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都培养了一批人才,推动了教育等领域的近代化。 (3)由材料中“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是为工农服务的,是为生产建设服务的”、“编制颁发了全国教育建设计划”等信息即可得出“有重点、有针对性,体现计划性。借鉴苏联经验,为工农服务,政治性色彩突出”的结论;由材料中“扫盲运动”、“调整院系、设置专业”等信息即可得出“突出扫盲教育,提高大众知识文化水平。培养国家急需人才,注意实用性”的结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它不受传统理论如结构形式、选材角度、人物关系和道德规范的束缚,完全听命于写作的自然节奏或作家的随心所欲,带有浓重的主观主义、非理性主义、虚无主义甚至颓废主义色彩。”符合此风格的作品是

A. 《巴黎圣母院》

B. 《等待戈多》

C. 《大卫·科波菲尔》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查看答案

有文学家宣称: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他的文学理念属于

A. 浪漫主义

B. 现代主义

C. 现实主义

D. 古典主义

 

查看答案

20世纪末以来,中国“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这意味着中国

A. 国防力量增强,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B. 发展航天技术冲击了两极格局

C. 打破美、俄对载人航天技术的垄断

D. 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查看答案

某中学一位科幻爱好者阿文写了一部话剧——《神奇的历程》。剧中讲述了年轻英俊的清华大学的物理学博士生艾科学在光神(实为光速)的帮助下见到了心目中的女神——王昭君,当他看到王昭君时,发现她还是那么的年轻漂亮,于是在惊叹她靓丽的同时也表达了他的敬慕之情。假设此情景成立,其科学依据最有可能是哪种理论

A. 牛顿力学体系

B. 量子理论

C. 进化论

D. 相对论

 

查看答案

中世纪的基督教自然神学认为:凭靠人的理性从各种自然现象通过类比而推知上帝的存在及其某些属性。包括牛顿在内科学家都坚信这种中世纪的神学观。据此推断

A. 基督教神学有利于近代科学的发展

B. 近代科学建立的途径是神学启示

C. 近代科学注重采用实验的研究方法

D. 近代科学强化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