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国共合作后的国民党中,孙中山是全党核心,在党内几乎有说一不二的权力。中国共产党...

在国共合作后的国民党中,孙中山是全党核心,在党内几乎有说一不二的权力。中国共产党方针政策多不能直接推行,而必须通过在国民党内团结左派、争取中间派、打击右派等间接方式实现。这充分表明

A. 国共合作后中国共产党没有取得实际权力

B. 这时候的国共合作属于党外合作

C. 改组后的国民党并没有太多的变化

D. 国共两党必将分裂

 

A 【解析】材料反映了国共合作后,领导权主要在国民党手中,共产党并没有取得实质性权力,故A项正确;B项错误,错在“党外合作”,排除;改组后国民党发生变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国共分裂,故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一结论基于,辛亥革命

A. 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B.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 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D.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查看答案

著名历史学家秦晖著文指出,辛亥革命时期“‘民族意志’所要实现的,是每个国民的利益、自由、公民权利和国民整体(国家)的对外主权,而不是什么宗教、学派和思想的至高无上地位”。这说明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意志”

A. 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为目标

B. 着重培养国民意识

C. 促进各种宗教、学派和思想的发展

D. 将实现人权与主权独立相结合

 

查看答案

张誊说:各省决心独立,蓄根在政府三年内之反对立宪,授柄在官收商办铁路之不合法,而发机在荫昌汉口之战,恣态行杀略,凡识时务者皆能知之,既由极高之热度酿成一般之舆论,潮流万派,毕趋共和。这反映的是(  )

A.辛亥革命,人心所向

B.君主立宪,广受反对  

C.商办铁路,不合法规

D.各省独立,国家分裂

 

查看答案

孙中山(1866—1925年)在回忆录中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A. 他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广东沿海起义

B. 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

C. 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D. 他领导华侨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运动

 

查看答案

清朝进士李希圣曾记录:“……自联军之入城也,时掠取财物,而德兵尤横,……夷兵至骑驴上三殿,玉帛图籍焚掠无遗。……俄、英兵迭居颐和园,及出而薪木皆尽矣。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次战争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