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萨拉·罗斯在《茶叶大盗——改变世界的中国茶》中说,“历史上曾经有一刻,当英国和中...

萨拉·罗斯在《茶叶大盗——改变世界的中国茶》中说,历史上曾经有一刻,当英国和中国因两种花木——罂粟和山茶——兵戎相见时,世界版图以两株植物的名字重新划分。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和茶叶在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

B.中国茶的热销导致英国对华贸易逆差,进而引发了中英战争

C.英国发动对华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鸦片贸易和夺取制茶技术

D.鸦片战争的实质是鸦片代表的资本主义和茶叶代表的农耕文明的战争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英国和中国因两种花木——罂粟和山茶——兵戎相见时”说明鸦片战争之前中英在茶叶在鸦片贸易方面争斗,故A项正确;引发了中英战争的是英国想鸦片贸易合法化,故B错误;英国发动对华战争的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市场,故C错误;鸦片战争的实质是代表商品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战争,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难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吉祥之意)应诚而至……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孽生矣。此灾害所由起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夫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是有为,非自然也……六经之文,圣人之语,动言天者,欲化无道,惧愚者之言。

——《论衡•谴告》

材料三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死而精气灭。能为精气者血脉也,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

——《论衡·论死》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

(2)材料二、三反映了王充的什么思想主张?

(3)如何看待这两种思想的历史影响?

 

查看答案

《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宣”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 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B. 强调“春秋大一统”

C. 趋向“三教合一”

D. 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查看答案

先秦时期,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并称“显学”。秦汉之际,墨家急趋衰微,最终于西汉时期淡出历史舞台。墨家学派淡出历史舞台的最可能因素是

A. 小生产者大规模减少

B. 墨家学派背离了传统思想

C. “儒表法里,兼用黄老”的主流意识形态确立

D. 因秦始皇焚书而遭到断绝

 

查看答案

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B. 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 儒家思想已失去先秦的“民本”特色

D. “独尊儒术”体现出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查看答案

“天人合一”的观念最早是庄子阐述,关注的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注重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就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它把自然之天拟人化,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这说明

A. 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

B. 黄老之学被汉代统治者采纳

C. 儒、道的发展趋势逐渐合流

D. 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