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天津条约》以法律的形式把公使驻京确定下来。但条约签订后,咸丰帝就想修改条约。1...

《天津条约》以法律的形式把公使驻京确定下来。但条约签订后,咸丰帝就想修改条约。1859年2月25日的上谕中说道:“……驻京一节,为患最巨,断难准行。”……不惜以“全免关税、开放鸦片烟禁”等来换取取消该条款。材料说明

A. 咸丰帝没有条约意识和契约精神

B. 咸丰帝力图维护国家主权

C. 咸丰帝的想法可能会进一步损害国家主权

D. 咸丰帝对时局的理性应对

 

C 【解析】咸丰帝修改条约的这一措施使得中国进一步丧失关税自主权,而且还开放烟禁,这与公使进京相比更损害中国的利益,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咸丰帝修改条约并不符合契约精神;B选项错误,咸丰帝修改条约的目的不是维护主权,而是感觉自己的权力受到了制约;D选项错误,这一应对并不是理性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

A. 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

B. 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

C. 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

D. 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

 

查看答案

王阳明吸收禅宗理论创造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的思想,同时也提出“佛氏着在无善无恶上,便一切都不管,不可以治天下。圣人无善无恶,只是无有作好,无有作恶,不动于气,然遵王之道,会其有极”的观点。据材料可知王阳明

A. 援儒入佛推动佛学的发展

B. 吸收佛教方法改造儒学思想的核心

C. 儒学是佛教世俗化的表现

D. 儒体佛用佛教可以补充儒学

 

查看答案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钱穆先生所述的第二演进始于

A. 西汉

B. 隋唐

C. 西周

D. 明朝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材料二  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元代)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行政官员的依据和方式上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的权限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科举制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