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是当时全国工业、采矿和交通运输业的资产总值(6749万元)所占的比例。据此分...

下表是当时全国工业、采矿和交通运输业的资产总值(6749万元)所占的比例。据此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1894年官方与民间资本的比例

 

官方资本

民间资本

有总额(万元)

4757

1992

所占比例

70%

30%

 

(注:官办企业中,重工业的资产占官办企业总资产的89.7%;轻工业的资产仅占官办企业总资产的10.3%)

A. 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

B. “实业救国”已成为一股杜会思潮

C. 淸政府重视对洋务企业的投资

D. 列强尚未控制中国的重工业资源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企业很多都是官办企业,材料中的具体的数字也能体现出淸政府重视对洋务企业的投资导致了出现这一现象,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洋务运动诱导了民族工业的产生而不是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错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自身正确,但和材料主旨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97年创设的商务印书馆,最初经营的业务主要是印刷各种商业、商界的文件和账簿等,所以称为“商务”。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 商业得到知识分子和社会的认可

B. 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C. 商战意识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

D. 传统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查看答案

下表为乾隆时期江苏崇明地区每年买米数量变化状况表,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时间

乾隆二十年(1755)以前

乾隆四十年(1775)

数量

不超过20万石

30万石

 

 

A.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    B. 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C.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D. 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

 

查看答案

下表是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的变化表

时期

耕地面积

人口

明初

8.5亿亩

6600余万

清前期

10亿亩

4.1亿

 

 

A. 赋役减轻

B. 国力强盛

C. 高产农作物推广

D. 人地矛盾激化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漕运是国家重要经济命脉。明初规定岁以湖广、江、浙等八省本色漕粮运抵京畿充裕国课。明中叶后,逐步改行漕粮折银。这一变化有助于

A. 维护小农经济稳定    B. 减轻百姓赋税负担

C. 促进货币经济发展    D. 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查看答案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我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甚至有些地方只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由此可知,当时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 抑商观念发生改变

D. 区域经济繁荣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