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为乾隆时期江苏崇明地区每年买米数量变化状况表,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时间...

下表为乾隆时期江苏崇明地区每年买米数量变化状况表,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时间

乾隆二十年(1755)以前

乾隆四十年(1775)

数量

不超过20万石

30万石

 

 

A.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    B. 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C.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D. 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

 

A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乾隆时期江苏崇明地区每年买米数量增加,说明当时由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导致粮食产量减少,故A选项正确;买米数量增加不能说明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故B选项错误;买米数量与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没有直接联系,故C选项错误;早在宋代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江浙地区,故D选项错误。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是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的变化表

时期

耕地面积

人口

明初

8.5亿亩

6600余万

清前期

10亿亩

4.1亿

 

 

A. 赋役减轻

B. 国力强盛

C. 高产农作物推广

D. 人地矛盾激化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漕运是国家重要经济命脉。明初规定岁以湖广、江、浙等八省本色漕粮运抵京畿充裕国课。明中叶后,逐步改行漕粮折银。这一变化有助于

A. 维护小农经济稳定    B. 减轻百姓赋税负担

C. 促进货币经济发展    D. 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查看答案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我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甚至有些地方只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由此可知,当时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 抑商观念发生改变

D. 区域经济繁荣发展

 

查看答案

在中国古代,从商致富屡见不鲜,但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官僚缙绅也把获取的财富用于购田置地和追求豪奢生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造成资本严重过剩    B. 腐朽的生活观念分流商业投资资金

C. 经营土地产生的收益远远大于工商业    D. 国家政策对资金流向起到牵引作用

 

查看答案

宋真宗在位期间(997—1022年),土地兼并严重,但农作物产量倍增,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市民阶层壮大。这一现象说明

A. 租佃经营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

B. 不抑兼并的政策导致贫富分化严重

C. 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

D. 土地兼并的现象并不影响社会和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