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我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我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甚至有些地方只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由此可知,当时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 抑商观念发生改变

D. 区域经济繁荣发展

 

B 【解析】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不是明朝中后期,故A错误;材料“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反映了当时农业种植结构变化,说明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B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抑商观念发生改变,故C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区域经济繁荣发展,故D错误。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中国古代,从商致富屡见不鲜,但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官僚缙绅也把获取的财富用于购田置地和追求豪奢生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造成资本严重过剩    B. 腐朽的生活观念分流商业投资资金

C. 经营土地产生的收益远远大于工商业    D. 国家政策对资金流向起到牵引作用

 

查看答案

宋真宗在位期间(997—1022年),土地兼并严重,但农作物产量倍增,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市民阶层壮大。这一现象说明

A. 租佃经营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

B. 不抑兼并的政策导致贫富分化严重

C. 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

D. 土地兼并的现象并不影响社会和谐

 

查看答案

唐代前期,漕粮主要以关东地区为主,“发漕山东粟四百万石入关”;唐中后期,随着曲辕犁的使用,“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每年向北方运粮达30万石左右。材料主要说明

A. 关东地区经济发展呈滞后性

B. 重农政策在唐后期全面贯彻

C. 先进农业工具对经济的推动

D. 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南方

 

查看答案

下表为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单位:件),据此表可知

 

中原

西北

东北

江南

岭南

战国

117

29

_____

_____

____

西汉

238

54

13

47

____

东汉

467

95

41

138

29

 

 

A. 农业中心区域发生转移

B. 汉代农业生产力有一定发展

C. 铁犁技术已经普及全国

D. 精耕细作生产模式日臻完善

 

查看答案

西汉桑弘羊主持的盐铁官营,在各郡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人其器物”。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政府增加财政收人的迫切需要。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 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 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C. 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 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