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诗经》中描写秦国,“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反映...

《诗经》中描写秦国,“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反映出当时的秦国

A. 政治清明

B. 经济发达

C. 民风强悍

D. 矛盾重重

 

C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秦国民风强悍,战斗力强大,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政治清明,故A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经济发达,故B项排除。矛盾重重也没有体现在材料中,故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商鞅最终在秦国通过变法革新实现其政治抱负,对其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是

A. 秦穆公

B. 秦献公

C. 秦孝公

D. 秦始皇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与尽地力之教相关的是

A. 管仲

B. 李悝

C. 吴起

D. 商鞅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3年,斯大林逝世。不久,赫鲁晓夫(1894~1971)当选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开始对苏联内外政策进行调整。

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苏联人均生活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3左右。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渴望改变现状的呼声日益高涨。

请回答:

(1)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和赫鲁晓夫的改革有何异同?

(2)对比勃列日涅夫失败的教训,你能说说我国经济改革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吗?

 

查看答案

斯大林模式有何危害?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结果对我们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过七十多年建设,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苏联实行控制消费、高积累的政策,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在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1985年人均住房面积仅15平米,为西方国家50%;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14辆,仅为西方国家的17.50%。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苏联社会发展的什么问题?

(2)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为解决上述问题曾进行过什么改革?结果如何?

(4)改革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