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商鞅最终在秦国通过变法革新实现其政治抱负,对其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是 A. 秦穆公 ...

商鞅最终在秦国通过变法革新实现其政治抱负,对其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是

A. 秦穆公

B. 秦献公

C. 秦孝公

D. 秦始皇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孝公时秉承父志进行社会改革,颁布求贤令,商鞅正是在这个时候进入秦国,且其改革得到了秦孝公的大力支持,C正确;AB在位时商鞅还没在秦朝为官;秦始皇继位时,商鞅已经去世,D不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秋战国时期与尽地力之教相关的是

A. 管仲

B. 李悝

C. 吴起

D. 商鞅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3年,斯大林逝世。不久,赫鲁晓夫(1894~1971)当选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开始对苏联内外政策进行调整。

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苏联人均生活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3左右。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渴望改变现状的呼声日益高涨。

请回答:

(1)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和赫鲁晓夫的改革有何异同?

(2)对比勃列日涅夫失败的教训,你能说说我国经济改革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吗?

 

查看答案

斯大林模式有何危害?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结果对我们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过七十多年建设,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苏联实行控制消费、高积累的政策,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在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1985年人均住房面积仅15平米,为西方国家50%;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14辆,仅为西方国家的17.50%。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苏联社会发展的什么问题?

(2)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为解决上述问题曾进行过什么改革?结果如何?

(4)改革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80—90年代苏联国民生产增长率统计表

年份

1981—

1985年

1986—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国民生产增长率

3.2%

2.8%

2.4%

-4%

 

材料二:(戈尔巴乔夫政府)在制定改革政策方针中存在三个严重问题:第一,仍然以优先发展重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为主的“加速发展战略”是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战略,已不符合时代潮流。现代经济结构已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苏联的经济改革对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向高科技迈进的途径选择上是错误的。第二,对经济改革的目的是解决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而对提高人民生活变化不大,导致对改革的失望和对政府的不信任。第三,对国家的财政危机的程度估计不足……对于生产危机的到来和恶化估计不足。

——张伟垣《苏联兴亡和社会主义前景》

材料三:(苏联)党领导的中央指令制度虽然腐化,虽然没有效率,甚至几乎全然麻木,可是它毕竟是一个以控制为基础的经济体系。如今党的威信既去,一时之间,取而代之的却不是宪政民主的权力,反而是国中无主的茫然。……经济上的解体,加速了政治上的解体;而经济解体之所以发生,却是由政治解体促成的。随着五年一度的“计划”的停止,以及党中央命令的告终,苏联根本没有一个可以有效运作的“全国性”经济体系。取而代之的,只是各个社区、各个地方、各个单位,只要力能为之,便一窝蜂地赶紧坚垒自保、寻求自足。

——E·霍布斯鲍坶《极端的年代》下卷

请回答:根据以上材料说明戈尔巴乔夫执政以后苏联国民经济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