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冷战结束后,联合国维和行动出现了一些...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冷战结束后,联合国维和行动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国家之间武装冲突减少,大多数武装冲突发生在一个国家内部。冲突更多出于种族、宗教争端等原因,其性质更为复杂。冷战后,国际关系中意识形态的色彩逐渐淡化,国家利益成为一些政府制定对外政策时的首要考虑因素,维和行动的政府在制定对外政策时往往要照顾国内选民的倾向。某些国家试图甩开联合国,采取单边主义行动。如在1999年北约就绕过了联合国对南联盟实施军事打击,2003年,美国组织多国部队发动伊拉克战争等。

1988年之前,联合国共开展了13次维和行动。1988年至2007年,开展了47项国际维和行动,其中向马其顿和中非共和国派遣的预防性部署部队首次承担了预防性外交任务,对防止冲突发挥了一定作用。联合国在萨尔瓦多、莫桑比克等国还通过收缴和销毁武器、缩小军队规模等措施以达到预防冲突的目的。同时维和行动也扩展到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政府管理、加强法制、保护人权等。要求多个机构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需要更多的时间。

(1)根据材料归纳冷战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冷战后联合国维和行动面临的新挑战。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一些成员国在维和行动决策方面受到国内政治的影响,行动数量、规模和开展时间增多,增加了预防性维和行动,从单纯军事领域扩展到政治经济多领域。 (2)两极格局结束后,大国间的对抗减弱,但被冷战掩盖的民族及宗教矛盾爆发,所以国家之间的军事冲突减少,冲突更多发生在一些国家的内部。霸权主义依然存在于国际政治舞台。一些国家绕过联合国,实行单边主义的行动。 【解析】本题考查冷战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特点和面临的新挑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概括归纳能力。 (1)冷战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维和行动的政府在制定对外政策时往往要照顾国内选民的倾向”“1988年之前,联合国共开展了13次维和行动。1988年至2007年,开展了47项国际维和行动”“联合国在萨尔瓦多、莫桑比克等国还通过收缴和销毁武器、缩小军队规模等措施以达到预防冲突的目的”“同时维和行动也扩展到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政府管理、加强法制、保护人权等”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冷战后联合国维和行动面临的新挑战,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国家之间武装冲突减少,大多数武装冲突发生在一个国家内部”“冲突更多出于种族、宗教争端等原因,其性质更为复杂”“某些国家试图甩开联合国,采取单边主义行动”等信息概括归纳得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陶片放逐法是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制定的。在每年六月,五百人议事会向公民大会提出议案,公民大会决定该年是否实行陶片放逐,如果大多数人表示赞成,即定下开会日期(通常在八月某天)。开会当天,留出十个出入口与雅典十个部落相对应,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在陶片上写上他所希望放逐的公民名字,投入本部落的投票箱。执政官清点选票,如果票数达不到法定人数6000人,则投票无效。

在两派斗争相持不下的时候,陶片放逐无异于一次全民公决。雅典人放逐领袖人物所考虑的不是其官职和功劳,而是国家利益和他们自身利益,这就迫使领袖人物们不得不接受群众监督,而不可能成为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帝王或官僚。在没有陶片放逐法的地方,党派斗争常常导致杀戮甚至内战,而陶片放逐法只是通过放逐一派的政治领袖就把问题解决了。对于被放逐的政治领袖来说只是剥夺了十年参政议政的权利,变更居住地而已,期满就可恢复权利,失败一方的追随者更不会受到追究和歧视。

——摘编自周洪祥《陶片放逐法与雅典民主政治》

(1)依据材料归纳陶片放逐法的特点。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陶片放逐法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龙的形象变迁

 

刘志雄《龙与中国文化》:汉代以前的龙纹出现在祭祀的金石器皿中,“它们都不会是被祭祀的对象,祭祀对象应该是更高的神”

《史记》:“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

梁《高僧传》则载有释(代指佛教、僧人)昙超向龙乞雨灵验的故事。民间盛行的求雨祈龙王风俗,无疑与佛教有关。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史记•西门豹传》说河伯,而《楚辞》亦有河伯词,则知古祭水神曰河伯。自释氏书入,中土有龙王之说,而河伯无闻矣

《宋会要辑稿》记载宋徽宗大观二年“诏天下五龙神皆封王爵,青龙神封广仁王,赤龙神封嘉泽王,黄龙神封孚应王,白龙神封义济王,黑龙神封灵泽王”

施爱东《中国龙的发明》:早期的龙纹并不是帝王一家独享的掌纹,唐代一品官员穿龙服的机会比皇帝还多些。元代开始,统治者禁止下官及民众使用龙风纹,明清两代严厉禁止下官和百姓僭用龙纹。

 

 

综合所有材料内容拟定一个主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所拟主题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逻辑严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文物制度,迥异外洋獉狉(未开化)之俗,所以郅治保邦固丕基(政权兴盛安定)于勿坏者,固自有在。必谓转危为安、转弱为强之道,全由于仿习机器,臣亦不存此方隅(眼界受局限)之见。顾经国之路,有全体,有偏端,有本有末,如病方亟,不得不治标,非谓补修之方,即在是也。

——1865年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材料二1806年的拿破仑战争,法国显示出一个步入了工业世界的民族所能达到的强权国家的水平,而战败的普鲁士失去了独立地位,充分暴露了落后性。1807年,普王任命开明貴族施泰因男爵为普鲁士首相,开始了改革运动。施泰因称:“我们无需去摧毁所有的老传统,而是必须对它们作合乎时代精神的改造。我们不仅反对那些民主的空想家,而且也反对那些诸侯专横权利的捍卫者。从现状中,我们能发展起这样一种局势,它既不会砸毁一切,又能超出原有结构的气氛不断上演断的剧目。”改革运动中“正义、义务、秩序”而不是“自由、平等、博爱”成为口号。通过君主制的权威,开始废除封建农本经济的生产关系(指农奴制),成为普鲁士走进新兴工业强国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丁平《探析普鲁士面临危亡而改革强国的促成因》

(1)依据材料,归纳李鸿章和施泰因二人主张的相同点,分析共性产生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两国的改革措施,并做简要的评价。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星球大战计划”的宣传画,画中出现了当时热映的《星球大战》中的大量科幻战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表明美国推动新技术革命的决心

B. 体现了美国保持军备优势的思维

C. 反映了美国政府推动电影等产业

D. 说明了总统制度是国家根本制度

 

查看答案

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是法国工业革命的完成阶段,特别是在19世纪50-60年代,法国工业总产值翻了两倍,钢铁产量大幅度增加,蒸汽机使用更加普遍,铁路建设尤为突出,总长度接近1.8万公里。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快法国基础学科研究的革新速度

B. 促进了法国民主制度走向最终确立

C. 实现了产业革命在法国的充分开展

D. 增强法国参与殖民扩张活动的实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