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洪武元年,明太祖命儒臣修女诫,他对学士朱升说:“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

洪武元年,明太祖命儒臣修女诫,他对学士朱升说:“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洪武三年,正式明确“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缤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材料主要反映出明太祖

A. 力图阻止相权的扩大

B. 注意吸取前朝政权覆亡的教训

C. 欲限制女性人身自由

D. 欲抑制外戚,严防恃宠干政

 

D 【解析】根据题干中“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缤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可以看出明太祖在抑制外戚干政,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不是阻止相权而是阻止外戚的权力,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到前朝政权覆亡的教训方面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中主要是防止后宫干政,而不是体现限制女性人身自由,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东汉时期一些专攻经学讲授的家族,其父子、门人和再传弟子都能在朝廷身居显位,由经学起家变成门阀士族。据此推断当时

A.儒学开始成为正统学说              B.地方分裂势力坐大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              D.察举制度存在弊端

 

查看答案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A. 地方行政机构设置

B. 人才选拔权由谁掌握

C. 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

D. 宰相权力的大小

 

查看答案

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要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

A.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 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C.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 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的国家哲学则更加伦理化,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赋予人格意志。宋代二程——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仑理纲常,要求人门“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未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继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统治老把发挥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

材料二《论法的精神》是一部政治哲学的著作,而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法律书。作为西方政治学的一部经典,它在当时思想所能及的范围内,细致地讨论了自由、民主,平等的问题。孟德斯鸠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于其对政府架构的思考。在《论法的精神》里,孟德斯鸠延续英国先贤洛克的观念,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其理论特点在于,治理国家的三个权力部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似乎能够支撑起一个稳定的平面;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子、布”一样相生相克,分权制衡,应该能够很好地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单位)。

——摘编自何志鹏《孟德斯鸠与<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程、朱熹构建的国家哲学的内涵并分析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德斯鸠构建的政治哲学与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树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2

表2为PM2.5世界各国实行时间表,从表中提取有关PM2.5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淸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