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崇祯年间所刻曾楚卿编《莆曾太史汇纂鳌头琢玉杂字》中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崇祯年间所刻曾楚卿编《莆曾太史汇纂鳌头琢玉杂字》中40幅演戏对联中剧目

忠孝类

节义类

功名类

风情类

1.苏武:《牧羊记》

2.蔡伯喈:《琵琶记》

3.苏茧:《鹦鹉记》

4.刘殷:剧名不详

5.五伦:《全备记》

6.姜诗:《跃鲤记》

7.凯文:剧名不详

8.杨显:剧名不详

9.玉箫女:《玉环记》

10.刘锡:《宝莲灯》

11.朱寿昌:剧名不详

12.赵氏孤儿:《八义记》

13.蔡端明:《洛阳桥记》

14.三省半:剧名不详

15.孟道:剧名不详

16.杨氏:《杀狗记》

17.杨正卿:剧名不详

18.李彦贵:《卖水记》

19.文俊:剧名不详

20.王十朋:《荆钗记》

21.孟琰:剧名不详

22.包文拯:《包公案》

23.韩朋:《十义记》

24.冯京:《三元记》

25.薛仁贵:《白袍记》

26.韩信:《千金记》

27.曹彬:剧名不详

28.班超:《投笔记》

29.苏秦:《金印记》

30.刘知远:《白兔记》

31.吕蒙正:《破窑记》

32.傅春卿:剧名不详

33.薛登山:《薛家将》

34.文显:剧名不详》

35.朱买臣:《渔樵记》

36.《拜月亭记》

37.梁山伯:《同窗记》

38.陈三:《荔镜记》

39.薛荣:《合钗记》

40.《西厢记》

14种

10种

11种

5种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示例一: 论题:明代戏剧体现了对封建统治思想的宣传。 阐述:①明代崇祯年间40个戏剧剧目中忠义、节孝、功名类占到整体的九成左右,说明当时戏剧注重以封建思想教化民众;②作为明代官学的理学极力倡导忠孝思想,以忠孝为主体的戏剧剧目正体现了这一点;③这种通过艺术形式宣传封建思想并教化民众的方法,在一定程度有利于固化民众的价值观,从而稳定社会秩序和政治统治。 示例二: 论题:明代戏剧体现了人们的个性自由受到压抑。 阐述:①明代崇祯年间40个戏剧剧目中表现男女情爱的风情剧只占整体的十分之一,说明当时人们的个性自由受到束缚;②明代理学占据统治地位,理学所主张的“存天理,灭人欲”自然在戏剧中有所体现,这就使体现冲破封建伦理道德的风情剧受到压抑,而数量极少;③对于民众文化生活重要内容的戏剧很少提倡个性自由,必然会对压制人性自由起到辅助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属于观点评析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一、要对材料所表述的史实进行准确归纳、概括,二、对提炼出来的相关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例如1.根据材料“明崇祯年间所刻曾楚卿编《莆曾太史汇纂鳌头琢玉杂字》中40幅演戏对联中剧目”中关于“忠孝类”“节义类”“功名类”的戏剧多达40多个,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观点为明代戏剧体现了对封建统治思想的宣传。根据该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封建思想教化民众;理学极力倡导忠孝思想;艺术形式宣传封建思想并教化民众的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例如2. 根据材料“明崇祯年间所刻曾楚卿编《莆曾太史汇纂鳌头琢玉杂字》中40幅演戏对联中剧目”中关于“风情类”的戏剧多达5多个,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观点为明代戏剧体现了人们的个性自由受到压抑。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个性自由受到束缚;理学所主张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戏剧很少提倡个性自由,必然会对压制人性自由等方面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  从6世纪隋朝重新统一中国,到16世纪西方人开始由海上侵入中国,这1000年是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空前稳定的时期。然而,似乎有悖常理的是。这种稳定既是好事,又是坏事。说它是好事,是因为比较起世界上其他任何社会。中国社会在这1000年中向更多的人提供了更多的物质利益和心理安全感。说它是坏事,是因为中国是如此成功和舒适,以致它虽未完全停滞不前,但却相应地保持不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稳定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查看答案

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精华。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对民的作用的认识更加清楚,所以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更加着意阐释、鼓吹,成了这一时期的一股思想大潮,并在萌芽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体系。同时,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思想家,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三位。他们民本思想的侧重点各有千秋,孔子侧重于“为政以德”,孟子侧重于“民贵君轻”,而荀予侧重点是“恩惠于民”。                                                         

——《南阳日报》

材料二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度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决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样,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膛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主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体系的政治经济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最初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的内涵,并指出其与西方思想的不同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中国思想家

意大利思想家

4世纪

范缜的著作《神灭论》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原则,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指出人的神(精神)和形(形体)是互相结合的统一体

古罗马的奥古斯丁认为,一切美源自天主。美是分等级的,最高的、绝对的美是上帝,其次是道德美,形体美是低级的、相对的美

13世纪

朱熹认为:“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朱子语类》载,“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托马斯•阿奎纳认为,自然的道德生活可以使人得到尘世的幸福,但这种幸福是暂时的、虚幻的,只有神性的德性生活,才能使人换得永恒的、真正的幸福。即来世的天国幸福

16世纪

王阳明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马基雅维利认为,共和国不会像独裁君主那样限制人民的创造性和参与精神,因此共和国比君主国更能长治久安,更善于调动公民精神投入战争

 

 

上表是自古代到16世纪中国和意大利思想家的思想对比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有宋一代,神童辈出。诸如丘浚十岁、孔文仲七岁、蒋堂六岁、黄庭坚七岁等,会赋诗、能作文的记载比比皆是。从宋太宗时起,朝廷专门设立童子科,有多位童子被赐予同进士或学究出身,其中最小的只有三岁。这一现象说明宋代

A. 乡学教育成效显著    B. 皇权日趋随意独断    C. 官僚体制充满活力    D. 科举考试流于形式

 

查看答案

魏晋时期,有人指责佛教沙门剃发,抛弃妻子,不讲孝道。对此,佛教回应“孝之为贵,贵能立身行道,永光其亲”,认为僧尼出家并不是抛弃妻子,不忠不孝,而是用更大的荣光和成就使家族和国家得到好处。这反映了当时

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 儒学的发展遭遇社会危机

C. 佛教积极地融入本土文化    D. 思想界出现“三教合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