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以下对王夫之的这一思想主张认识正确的是()

A. 反映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    B. 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C. 主张与当时新型经济成分的出现有关    D.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思想理念

 

C 【解析】由题中的“……天下……非一姓之私……”“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即常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姓”指皇帝,以此来映射“君主专制制度”,故C项正确。ABD三项题中材料均未涉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书》记载,董仲舒在回答汉武帝策问时说:“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由此可见,董仲舒的主要思想是()

A. 君主要进行变革    B. 君主要重视灾异    C. 君主要知道自省    D. 君主要实行仁政

 

查看答案

自汉武帝以来,汉代政坛曾出现世为边郡守世为二千石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

A. 中央集权的加强

B. 君主专制的减弱

C. 儒学地位的提高

D. 察举制促使世家大族开始出现

 

查看答案

东汉明帝永平八年,楚王刘英“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汉桓帝一面派人到老子的故乡立庙画像,一面在宫中“设华盖以祠浮屠、老子”。这说明当时

A. 佛教、道教冲击了儒学地位

B. 初步形成三教合流的局面

C. 完成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

D. 佛教融合了中国本土文化

 

查看答案

在中国儒家教义中,有一种“人品观“将人分为“君子”与“小人”两种。君者,群也,人需在大群中做人,不专顾一己之私,并兼顾大群之公,此等人乃“君子”。以下思想主张与此“人品观”最为类似的是

A.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B.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C.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查看答案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冲提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其主要目的是

A. 宣扬君权神授

B. 主张以德治民

C. 强调天人感应

D. 强化三纲五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